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人物正文

王文彪:库布其童年“穷”与“沙” 今日“大治”企业家(上)

2016-05-17 08:23来源:亿利生态修复关键词:改良土地亿利资源王文彪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在沙漠里建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学校(亿利东方学校),建设水平不亚于美国的或者中国最好学校的硬件设施。我就是想让沙漠里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学校,让他们能够学到东西,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亿利东方学校

Vince Beiser: 当年亿利如何从生产化工产品慢慢转型到一家绿色企业。亿利人刚开始植树的时候,是为了保护刚修的路。能否讲述下这一段经历?

王文彪:我还是得讲我童年的故事,这样才能和路有所联系。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告诫我,“一定不能跑远了,一定不能跑到大沙漠里边,那里边有狼、有野兽,会伤害人。”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显然,童年时我们也不知道沙漠里有什么东西。懂事以来我就知道,沙子伴随我们睡觉、吃饭、上学,伴随一切。

所以从小的时候,发自内心我就有股冲动。为什么一开门就是一座沙漠?如果有一天这座沙漠没有了那该多好。所以我就想到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地方有个愚公该多好啊,把这个沙漠移开,这是我当时最大的一个冲动。当然这只是一种幻想,连理想都不是。

为什么不能在门前这座沙漠里开通一条公路,让大漠变通途。在很短的距离,我们能到城市里边去上学、去购物、去生活。这大概是小时候的一种冲动和愿景,或者说理想。这与我后来在沙漠中坚守这么多年,治理沙漠、发展沙漠产业、在沙漠里开公路、修桥梁,可能是有关系的。

我1988年5月去沙漠的盐厂做了厂长,上任那天是5月8号,当天有一部吉普车来接我。新官上任,很多员工肯定抱着期待的心情来欢迎我这位新厂长。但是车子走到工厂厂部的门前就被沙子拖住了。所以欢迎的工人只能下来帮着我推车,而不是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厂长到任。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做厂长的第一件事不是发展工业,而是从每吨盐拿出5块钱来治理沙漠,而且专门成立了一个27人的队伍,开始一棵一棵地在沙漠里种树。当时的治(治理沙漠),这叫“小治”,后来的治是“大治”。为什么叫小治?当时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工厂不被沙漠侵害,让工作环境少一些风沙的侵蚀。当然后来“大治”了,那就到整个沙漠,甚至到整个中国和世界去治理沙漠。

您提到如何从化工转移到绿色发展上,实际上从开始到今天,我们从来没有离开“绿色”这两个字。过去的传统工业赚的钱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提升和环保水平提升;二是用来不断治理沙漠,更重要的是能从沙漠里赚钱。

当时我们有三块业务:一是搞传统的盐的生产,供当地老百姓吃;二是立足于资源做一些化工产品;三是开始大规模转型,在沙漠里大规模种药材。这种药材既可以治理沙漠,又可以搞药的生产,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地,这叫“一举三得”。

经过多年发展,之前的结构现在已经有了改变,我们叫“三绿一网”:绿土地、绿能源、绿金融+互联网。所以,目前企业营收的主要来源已经不是过去的传统产业了。

5月4日,美国纪实作家Vince Beiser在库布其沙漠参观牧民旧居

什么叫绿土地,绿土地主要还是治理沙漠,我们是用商业的手段来治理沙漠。

现在我们在沙漠上主要有六项业务,叫“六生态”: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给中国的大城市搞绿色安全食品种植)、生态牧业(把日本和牛引到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用沙漠的资源搞新材料、搞饲料加工)、生态能源(这是我们的主业,利用沙漠丰富、充沛的光资源来来搞光伏发电)。

这样,我们把“六生态”变成一个循环经济体。这个是世界的首创,叫“沙漠新经济”。这“六生态”实际上概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绿土地,一个是绿能源,这两块业务谁也离不开谁。

目前我们主要在能源上收入多,但是土地方面的收入更多。亿利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沙漠,特别是沙漠的土地。现在我们治理好的沙漠面积总数是1.27万平方公里,其中50%的土地已经改造成没有污染的、没有使用过农药的、没有重金属含量的绿土地。现在我们和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企业合作,来打造绿色安全食品基地,这个规模都是几千平方公里的规模。

延伸阅读:

王文彪:库布其童年“穷”与“沙” 今日“大治”企业家(下)

原标题:王文彪:库布其童年“穷”与“沙” 今日“大治”企业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改良土地查看更多>亿利资源查看更多>王文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