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案例分析】项目环评通不过 原因有哪些?

2016-05-20 08:55来源:环境工程作者:廖嘉玲 刘政关键词:环保环评机构环评审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五类:

1)公众参与真实性存在质疑,如环评报告中调查表填写的字迹一致;

2)环评报告内容与公示内容不一致;

3)公示不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要求;4)调查问卷对象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调查对象应包括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其他感兴趣的团体或个人等;

5)不注重对公众意见进行处理,对于公众参与中提出的反对意见,未进行回访、未提出解决的措施、以及未明确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

3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查效率,缩短审批时间,笔者针对环评审查中的制约因素,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及管理部门三个层面提出改善建议。

在建设单位层面上,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规划及限制要求,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及时引入环保咨询,加强与环保主管部门的沟通,避免发生与产业政策、规划、外环境存在冲突的“硬伤”,导致进退维谷的局面。

在环评机构层面上,加强与建设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沟通。部分建设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认识不足,不愿意给环评机构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和充足的环评时间、经费,不积极配合环评机构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给环评结论的准确性带来了负面影响。环评机构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建设单位在环评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积极配合完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许多行业及不同地区都颁布有相应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投资导向,各级政府都有本地的发展规划,环评机构必须加强与建设项目所在地计划、规划、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工作,以充分了解当地的产业政策、规划等,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此外,环评机构应不断学习新的导则、技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评的报告的编制质量。

在管理部门层面上:

一是建立环评机构考核制度、退出机制,对全省环评机构在环评报告编制质量、编制效率等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公示,规范环评市场,淘汰责任意识薄弱、技术不过关的环评机构;

二是制定环评审查要点,增加环保部门管理人员、技术评估人员及环评机构的技术培训、交流,全面提升环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库,利用掌握大量基础资料,整合环评信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库(平台),实现环评资源共享,其对于管理部门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环评机构提高业务水平,缩短评价时间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原标题:项目环评通不过环评审查,原因有哪些?(附案例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环评机构查看更多>环评审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