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眨眼又过了一个月了,好久没跟大家聊学术了。恰逢昨天Mark van Loosdrecht在他Twitter推荐了一篇他主编的Water Research发布的新文章,题目是Large-scale demonstration of the sulfate reduction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nitrification integrated (SANI®) process in saline sewage treatment。好长啊…直译成中文是《用于海水污水的基于厌氧硫还原菌的自养反硝化硝化一体化工艺的大型示范项目》。大家可能注意到括号里的单词SANI,它还有个注册专利的标志。择日不如撞日,今天的学术星期四就跟大家快速侃一下这项“新工艺”,发明者本人把它称为“杀泥技术”(好像很猛的样子)。杀泥技术为何物?SANI工艺,或者说杀泥技术,究竟何方神圣?竟引来荷兰大牛的注意(当然其实荷兰大牛自己也有份写…)?
话说这故事可以从2012年说起…Once upon a time...
当年小编在荷兰读书的时候,参与了一个荷兰全国水研讨会的组委会工作,当时一个分会场的主讲人正是Mark。当时小编年少无知孤陋寡闻(当然如今依旧如此),尚不知这人竟是业界传奇的paper狂人。当时也刚好排到我负责那个会场的工作,所以我就有幸第一回听他的讲座,题目正是关于SANI工艺。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SANI原来源自香港,发明者是香港大学科大的教授陈光浩。据香港科大毕业的学姐的路边消息,陈教授人脉广阔,在学生圈子里被尊称为“Blow Water King”(啥意思?猜你已会心一笑,小编也自认为这是个妙到毫巅的双关语)。
陈教授之于香港的水处理学术界就如Mark之于荷兰水处理学术界。当然这是小编的一方之言(水平有限,但觉得这么一个类比能让大家更好地在短时间里理解陈教授的江湖地位),但还是有根有据的——原因是陈教授发现SANI菌种的过程跟Mark将厌氧氨氧化和好氧颗粒污泥发扬光大的历程是异常相似的。
香港科大搜到的陈教授摆拍照
这时又要来一个Once upon a time 了…话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就已经是承受巨大的人口和水资源的压力——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香港人口密度高达6553 人/km2,和我在《水的力量》里提到的印度的班加罗尔相反,香港能从降雨回收的水资源仅能满足总需求的19%。
面对这样的危机,当年的香港政府因地制宜,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 (i) 自1965年起,从广东的东江引入年流量约7.3亿立方米的水 (这也是为什么奥尼卡的FCR工艺能在河源污水厂中标的原因,因为排入东江的水要高质达标来作为香港的水源)(ii) 自1958年起,引入海水冲厕系统,这个系统目前已覆盖80%的人口,每天为香港节省了22%的淡水资源。
1963年的香港,要排队取水的日子(图源:wikipedia)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乃万物之源。诚然地球的绝大部分是水,但是其中97%是含盐的海水,另外3%的淡水中大部分又是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冰川之中。所以可想而知,可以供给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少之又少!而这珍贵的淡水资源又因为其分布不均以及逐渐遭受污染,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的健康。据报道,全球约15亿人口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由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世界首个创新污水处理“杀泥技术”(SANI Process)将于明年4月在香港沙田污水处理厂开展大型试验,研发主创人员表示,希望未来可以与内地环保部门及环保公司合作,将该技术引入内地。“杀泥技术”由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陈光浩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发,陈光浩当日在科大举办的记者会上表示,该技术打破了过去100多年污水处理技术的瓶颈。据介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但由于微生物生长速度过快,大量新生的微生物最终会变成污泥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2025年2月11日,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现场顺利举行。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简介本项目为EPC+O(总承包+运营)模式,合同总金额18.67亿澳门元,以“未来浮岛,空中花园”为设计主题,融入澳门“岛”,展现科技“芯”。项目拟采用“高效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发电+好氧堆肥”的餐厨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可再生能源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沼气发电领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沼气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未来,高安屯再生水厂将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实现电能自给,打造全国首座电能自给的再生水厂。(来源:
北京排水集团原创厌氧氨氧化(“红菌”)技术成功中标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实现集团原创技术应用转化重大市场突破。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光谷,作为北京排水集团在半导体芯片废水处理行业的首个工程,在目前“红菌”外部市场转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示范效应最强
5月28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马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的设计、建造及经营批给合同》。浙江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匡彬作为旺能环境代表签署协议,美欣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单建明出席签约仪式。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为防治环境污染,推动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生态环境部发布《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1298—2023)(以下简称《指南》),于近日正式实施。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指南》的制订背景、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指南》制订背景是什么?答:我国是电子信息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编者按: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无需氧气和有机物而被冠以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以致学界对其研究趋之若鹜并愈演愈烈。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过热的研究与少有的工程应用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期获得对ANAMMOX技术工程应用场景以及运
盛夏午后,阳光不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红旗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个经过启动修复的水体生态修复项目,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几场细雨的滋润,已经宛若生机盎然的“热带丛林”。无独有偶,在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通过以微生物为中心所建的生态稳定塘,水中水草摇曳、藻荇交横。近年来,看似不起
谈论污水处理界的技术创新,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简称AGS)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明星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方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更好的生物富集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好氧颗粒污泥自发形成立体分层的微生物群落,包含聚磷菌(PAOs)、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
作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国际光储盛会,11月18日,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陈昌智出席大会并宣布开幕。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出席大会并致辞。重要领导、全球光
作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国际光储盛会,11月18日,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陈昌智出席大会并宣布开幕。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出席大会并致辞。重要领导、全球光
2022年1月14日,海螺创业、尚纬股份与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新能源西南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四川省乐山市委书记马波,海螺创业董事长郭景彬,尚纬股份董事长李广胜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光浩主持签约仪式。图片海螺创业与乐山市政府成功签署新能源西南制造
2019年9月16日,香港讯,中国光大集团首个境外科技研发机构-中国光大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9月12日在香港科学园正式成立。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主席查毅超、光大集团副总经理蔡允革到场祝贺并为研究院揭牌。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中联办科技文教
丨文章亮点丨:首次发现处理含硫废水所产生的污泥中存在褐藻多糖(Fucoidan),卡拉胶(Carrageenan),肝素(Heparin),藻石酸盐(Alginate)等硫酸多糖(SPs)污泥中硫酸多糖经提取纯化后,其纯度与市售产品相同,且具有抗氧化性、抗凝血性及抗肿瘤(抗血管形成)特性等主要生物活性污泥培养条件对其所合成的
2018年5月27日,由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IWA-YWPChina)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发起,中持股份作为支持机构的2018未来水科技挑战赛在第15届IWA水与污水前沿技术大会(LET)期间正式启动。评审专家委员会主席曲久辉院士等10余位水处理领域权威专家参加了启动仪式,并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毅教授
淡水短缺正在威胁着全球水安全。寻找可持续的替代性水资源方案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沿海地区,淡化海水是重要的淡水供应源。而在很多沿海城市,20%-30%的自来水都被用于厕所冲水。如果能够利用经简单处理的海水替代部分淡水直接用于冲厕,则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节约其他
第十六届西部博览会前夕,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11月2日在成都单独会见了来访的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一行,重点就四川风电开发情况与唐修国进行了深入沟通,进一步落实三一在达州万源市高达80亿元的风电投资项目。当天,唐修国向尹力汇报了三一集团的发展及战略规划等情况,并
水乃万物之源。诚然地球的绝大部分是水,但是其中97%是含盐的海水,另外3%的淡水中大部分又是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冰川之中。所以可想而知,可以供给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少之又少!而这珍贵的淡水资源又因为其分布不均以及逐渐遭受污染,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的健康。据报道,全球约15亿人口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由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世界首个创新污水处理“杀泥技术”(SANI Process)将于明年4月在香港沙田污水处理厂开展大型试验,研发主创人员表示,希望未来可以与内地环保部门及环保公司合作,将该技术引入内地。“杀泥技术”由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陈光浩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发,陈光浩当日在科大举办的记者会上表示,该技术打破了过去100多年污水处理技术的瓶颈。据介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但由于微生物生长速度过快,大量新生的微生物最终会变成污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