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北京垃圾分类:20张照片见证20年历程

2016-06-12 08:58来源:固废观察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废弃物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东小口,废品回收已经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商户们的分工非常明确和细化,每家只收固定类别的废品,绝不掺杂其他品类。在这里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一条完整的回收、加工和二次销售链条。图为2014年5月,东小口,工人在拆解电子垃圾。(REUTERS/Kim Kyung-Hoon)

这些废品被初步加工后,近的销往河北、山东,远的则到浙江、江苏甚至广东等地,成为各种工业原料。不过由于缺乏监管,加上个别商户的私欲,这些废品的去向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小作坊将塑料瓶粉碎清洗后,再卖给一些小厂或黑作坊,用来制作“毒餐盒”等,而处理一些电子垃圾产生的重金属,则被随意丢弃,造成环境二次污染。(REUTERS/Kim Kyung-Hoon)

目前,有成千上万的外来人口居住在东小口的“贫民窟”内,没有下水道,拾荒者们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一日三餐。由于都是作坊式生产,拾荒者极少有防护衣、面罩和靴子。(REUTERS/Kim Kyung-Hoon)

根据北京社科院2006年编撰的《拾荒大军调查报告》,估算北京有30万拾荒者,每年从北京捡出30亿元。但这一行业却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缺少政府扶植,东小口市场几次三番被勒令搬迁,即使看到废品回收前景的企业,也很难加大投资开拓市场。很多地方热衷于申请动辄上亿元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对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元就可以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缺乏兴趣,这也许是造成当下垃圾处理死结的根本原因。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废弃物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