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人物正文

周顺桂:“土里土气”的大地疗伤师

2016-06-13 13:34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姜靖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出身农村,学的土壤与农业化学,工作又成天跟污泥、土壤打交道,周顺桂自嘲“土得掉渣”,刚从福建一茶厂“出诊”完就直接来京领奖,连穿的衣服都是临时借的。

但当他穿着肥大的西服,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向领奖台时,却分明帅出了新高度。继中国青年科技奖、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之后,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周顺桂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科研要转化为成果,最终服务于社会。”这是周顺桂对科研的理解,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周顺桂告诉记者,与水和大气污染不同,土壤污染的隐蔽性较强。发达国家能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在我国就不一定适用。为此,自2003年起,他开始针对华南特定的土壤条件,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微生物胞外呼吸的土壤原位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

所谓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是指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直接加入微生物及营养物,通过供氧来降解污染物。与物理化学修复相比,这种修复方式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非破坏、适用广等特点,现已成为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生力军。

周顺桂建立了基于生物电化学的高通量胞外呼吸菌筛选系统,发现并命名了4个胞外呼吸菌微生物新属、30个新种。目前,他和团队已从稻田、森林及沉积物等生境中分离保藏胞外呼吸菌1000余株,建立了我国首个胞外呼吸菌种资源库。

除了让受污染的土壤“妙手回春”外,周顺桂还打起了生活垃圾以及有机废弃物的主意。他说:“污泥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每年生活污泥产生量达到3500万吨以上,如果以肥料来计算的话,相当于500万吨有机肥,如果以能源化价值来计算,可以产生数10亿度电。”别人“谈污色变”,他却致力于研发先进技术将污泥变废为宝。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污泥产业协会会长,周顺桂近10年来把很大精力放在如何将污泥资源化技术产品化,研发出切实可用的装备上,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广东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他发明了UTM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其技术核心是专利菌种——超高温嗜热微生物。该技术具有减量化明显、无害化彻底、占地小、投资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已在北京、河南、福建、广东等地建立了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仅北京顺义的污泥产业化基地日处理量就达600吨,已处理污泥25万吨。

在繁忙的科研任务之余,他还兼任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秘书长等职,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为修复土壤、减轻环境污染奔波——乘坐“红眼航班”,凌晨一两点到家;睡前读一篇英文文献;接到企业的求助电话,立马就得收拾东西走人……这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6月1日,周顺桂获光华奖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刷屏。一位他早年指导的中学生,现如今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土壤污染修复方向研究的博士生转发了2014年周顺桂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时的颁奖词:“他是大地母亲的疗伤师,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原标题:周顺桂:“土里土气”的大地疗伤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