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偏少,而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区划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明岗,请他来讲讲关于土壤的知识。
土壤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徐明岗:土壤俗称“泥巴”,是指覆盖在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特性,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的形成源于岩石的风化,岩石经过长年累月,由大石块变成小石块,再变成更细小的石块,最后变成细碎沙粒及土粒。低等植物如蕨类植物会在这些砂粒及土粒上生长,动物及微生物也开始在这里生存,这些动、植物死亡后,便会留在土粒中,经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形成有机物质与土粒混合的原始土壤。经过更长时间的演替,高等植物如草本、木本植物也开始出现,更多的动物及微生物也在此“安家”,这些动植物的残体,经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形成了养分丰富的成熟土壤。
土壤中含有哪些成分?有哪几种类型?
徐明岗: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类物质组成的。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相主要指土壤水分;气相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在陆地表面,土壤类型及其组合呈现出规律变化,土壤与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表现出广域水平、垂直和水平与垂直复合分布的规律,总称为土壤地带性规律,其又可分成纬度、经度、垂直和区域地带性4种。我国自南向北主要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及棕色针叶林土等纬度地带性土壤;我国自东向西主要有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等经度地带性土壤。土壤还与地方性的母质、地形、水文、成土年龄以及人为活动相关,表现为地域性分布,如潮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碱土、初育土、人为土等。
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水分含量、浅色矿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钙等)和暗色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锰、黑云母等)含量密切相关,是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反映,而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又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即成土因素)决定。如在高温多雨地区,由于物质循环较活跃,强烈的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土壤中二氧化硅等物质被淋失(脱硅),而流动性很小的氧化铁和氧化铝在土层发生富集(富铁铝化),氧化铁为红色,因此土壤呈现出红色,称之为红壤;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草原植物长时间给土壤提供的大量的有机物质被腐蚀积累,于是形成了肥沃的黑土。土壤的颜色对于识别土壤、判断土壤肥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说土壤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所有的土壤都可以作为耕地吗?
徐明岗:“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地球一切生物及非生物的载体。土壤作为多功能的历史自然体,是人类食物生产的主要基地,地球上90%以上的食物来自于土壤,可以说没有土壤人类将无法生存;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支撑结构,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的转化,协调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全球大约有50%~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于土壤中,进入土壤后的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反应,其毒害得到降低或消除,土壤对污染物的缓冲和净化作用在稳定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可以用来做耕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它是人类所需食物的主要源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涂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什么是节约集约用地,如何保护土地?
徐明岗: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加强对于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各种污染物质的废物;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慎重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要严格进行监测和控制,最好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已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号《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3年11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7月28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就《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壤污染防治以及与其相关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活动,并提出土壤污染防治应当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协同治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3年7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
“世界各国一定程度上都拥有自己的风、光资源,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都有机会去‘风光风光’,谁能够抢先抓住这样的机遇,取决于谁能够率先建成大规模稳定的新能源技术体系。”4月22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进入碳中和时代,世界经济
《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于2023年3月30日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将自7月1日起实施。全文如下: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攀枝花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以防、控、治、管为主要手段,切实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环境,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全文如下:攀枝花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攀枝花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中标武汉长江新区土壤修复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再利用,对于促进武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该项目为原武汉铝厂及原湖北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搬迁遗留场地,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针对场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第二次审议。为坚持科学立法、民主
10月12日,广东省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阳江市“十四五”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环境质量安全为目标,以解决突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土壤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阳江打造沿海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修改意见,详情如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为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一、项目简况展览日期:2025年9月17-18日展览地点:英国,伯明翰主办单位:ROAR展会规模:60000平米展会周期:一年一届二、项目背景英国环保展(也称英国环博会)是英国关于环保行业大展览盛典,它连续50年每年都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机会来影响我们看待环保的方式,持续至今。因此,它拥有近50年的传统,是
8月26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8部门印发《广东省甲烷排放控制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有效提升,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持续提升,污水处理甲烷
5月27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用数据“说话”,全面展示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变化趋势。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
——访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原主任、教授程序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苏伟与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欣欣向荣的发展状况相比,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日前,中能传媒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原主任、教授程序。中能传媒:我国《“十
5月2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数”说了2022年及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展示了十年来北京生态“颜值”变化。2022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降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先生做“双
编者按:党的20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表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高屋建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则是对“天人合一”之祖先睿智的继承和发扬。基于这一
11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鸳鸯湖公司灰渣场生态治理首座温室大棚建成,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最长的利用固废建设墙体式蔬菜大棚,并已种植10余种瓜果蔬菜,标志着集团在国家“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中承担的重点课题“大宗煤基固废用于生态治理工程示范项目”取得实际成效。图为利用固废制作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江门市2022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详情如下:江门市2022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国家及省有关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决策部署,扎实推进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详情如下: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遵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编制了《第三次全国土壤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详情如下: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和国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