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技术正文

污水处理知识篇:为您全面解析PAM与PAC

2016-06-22 09:35来源:环保易交易微信关键词:污水处理混凝剂聚丙烯酰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反应条件

絮体长大过程是微小颗粒接触与碰撞的过程。絮凝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一是混凝剂水解后产生的高分子络合物形成吸附架桥的联结能力,这是由混凝剂的性质决定的;一是微小颗粒碰撞的几率和如何控制它们进行合理的有效碰撞。水处理工程学科认为,要想增加碰撞几率就必须增加速度梯度,增加速度梯度就必须增加水体的能耗,也就是增加絮凝池的流速,一方面,如果在絮凝中颗粒凝聚长大得过快会出现两个问题:(1)絮体长得过快其强度则减弱,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强的剪切就会使吸附架桥被剪断,被剪断的吸附架桥很难再连续起来,所以絮凝过程也是速度受限过程,随着絮体的长大,水流速度应不断减少,使已形成的絮体不易被打碎。(2)一些絮体过快的长大会使水中絮体比表面积急剧减少,一些反应不完善的小颗粒失去了反应条件,这些小颗粒与大颗粒碰撞几率急剧减少,很难再长大起来,这些颗粒不仅不能为沉淀池所截留,也很难为滤池截留。

3)投加要求

在投加混凝剂的反应前期,要尽可能增加药剂与污水碰触的机会,加大搅拌或流速。依靠水流与折板碰撞及水流在折板间多次转折提高速度,使水中颗粒碰撞机会增加,使絮体凝聚。而到反应后期,为使速度梯度减小,可以得到较好的絮凝、沉淀效果。

二、PAM与PAC加药装置

构成加药装置的主要设备是:溶药罐、储药罐、加药搅拌器、加药泵与计量等设备。具体规格型号(略)。

三、PAC配制方法及用量

配制时无特殊要求,配制溶液的重量比浓度一般为10-20%,应用时的投加量一般在200-300PPM左右(每升水中加入200-300mg的PAC)。

四、PAM配制方法及用量

1.配制方法

PAM的使用形态为0.1-0.2%水溶液,用自来水配制,配置时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将PAM均匀、分散的落在不断搅拌的水中,并且要确保入水时都是分散的单独颗粒,不形成团,不然,一旦形成大的颗粒团便很难继续溶解了,形成了水包药的大颗粒团。配制时要充分搅拌,使其溶解。配成的溶液容易水解,应在当天用完。

配制方法详见操作规程。

2.加入量

污水或污泥中加入PAM后要有效混合,混合的时间一般在10-30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PAM的具体使用量与污水或污泥中的胶体、悬浮物的浓度、性质及处理设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处理污水时的用量一般在3-10PPM之内,既每吨水加入3-10克,处理污泥时的用量要多一些,其最佳用量都要通过大量实验取得。根据最佳用量浓度(PPM1欲投加聚丙烯酰胺浓度)和进水流量(t/h)及所配置好的聚丙烯酰胺溶液浓度(PPM2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浓度),可求出加药泵流量计上的显示数值(LPM),即:进水流量(t/h)/60×PPM1欲投加聚丙烯酰胺浓度/PPM2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浓度。如,进水量=100t/h,最佳用量PPM1=10ppm,配制浓度为2‰(3Kg药溶解在1.5t水中),则,加药流量指示应该调在100/60*10/2=8.3LPM刻度上。

注意:ppm是百万分之一;加药泵流量计数值的单位中:右面的,LPM为升/分钟;左面的,GPM为加仑/分钟(不用)。

五、注意事项

1.配制药液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书进行;

2.杂物不得混入药液中,以免堵塞加药泵、流量计等;

3.根据进水量与下达的投加药剂通知单,要及时调整加药量,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注:此产品为非标定制产品报价仅供参考。

原标题:为您解析PAM与PAC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混凝剂查看更多>聚丙烯酰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