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优化PPP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016-06-23 08:37来源:中国发展网关键词:PPPPPP项目社会资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误导舆论,过度神化泛化PPP模式

PPP是一场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包括理论、治理、制度和模式的艰难创新过程。任何参与主体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规范、时间与速度、数量与质量等多方面的关系。不可能像有些媒体和专家宣称的那样,一P就灵。对PPP的周期性、复杂性和合理盈利,宣传不够,对后续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方面宣传的也不够。把PPP吹嘘成万金油、万能药,甚至把从事PPP咨询这样一个融资专业夸大为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误导了政府决策,也误导了社会舆论和公众,以博取大家的眼球,谋取一己私利。

8、真假难辨,PPP咨询专家一夜爆棚

据初步统计目前从事各类PPP项目咨询和服务机构已经超过三、四百家,所谓的专业咨询顾问超过10000人。一些名不见经传、没有任何PPP项目咨询经验和服务能力的机构、人员,充斥市场。有的机构和刚出校门的人员,通过公开资料和文本,照搬照抄、照猫画虎,心安理得的为政府PPP项目提供服务,收起钱来。

9、资源错配,基金遍地多数浮在半空

明确除了政府部门及融资平台参与外,许多银行、投资机构、施工企业及私募基金,也纷纷参与到了PPP项目的融资中来。各类PPP基金满天飞。绝大部分基金至今飘浮空中,难以落地,特别是私募性质的基金,其资金来源、设立原则、基金的投资与收益等,几乎无法匹配PPP项目的长期性和低盈利性,无法保障基金的预期盈利,因此操作下去将更加困难。

10、污染环境,培训授资格评比排名次

PPP的培训市场和所谓行业评比也是非常混乱。据初步统计,仅北京地区就有各类PPP培训机构近百家,有的以培训结束颁发PPP项目经理、PPP项目咨询师证书为诱饵,以评比为幌子,在国家花大力气清理各类资质、资格和评比活动的情况下,以这种没有任何含金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所谓资格和排名。在本来就不健康PPP社会生态环境中,又制造和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三、优化PPP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1、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实现PPP模式持续发展

要实现PPP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与PPP模式模式运用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营造。

2、加强对PPP的正确宣传和舆论引导

社会公众媒体和宣传,既要正确宣传推广PPP模式,对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产生的根本性和长期性作用,又要避免把PPP过于神秘化、夸大化和万能化。PPP模式的推广和运用,牵涉面广,涉及问题多,操作过程复杂,应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相关媒体,要大力宣传PPP在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新政府项目投融资机制中的长期作用,抛弃一哄而上的短期观念和一P就灵的名利思想,辩证看待PPP模式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化解政府债务中的有限作用;要淡化PPP在政府项目中的资金融通、财政减负作用,避免夸大宣传宣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提高政府资金的投资效率和提高政府项目运营效率上来。

原标题:优化PPP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