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探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初步设计

2016-06-23 14:07来源:地下水环境网作者:匡吉峻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源来自于地表水风险污染。

Phase 2:风险由正常与非正常之外的破坏导致的泄漏引起,逐步影响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此处主要是指处于地面的装置或设置发生了环境风险定义的“泄漏”风险,而不同于大气和地表水环境风险,或者为造成明显大气或地表水污染的情形。进入土壤环境的风险源强主要是泄漏量(Ql),有时存在一些地表溢流或者大气挥发的损失,但该量相对渗入土壤和地下水而言相对较小,而不受关注,此类污染往往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累积性影响。消减(α’)后形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强(Qs),然后经土壤消减(β’),进入地下水环境(Qgw)。

则可形成下述等是关系:

Qs=α’˙Ql;Qgw=β’˙Qs;

各符号表示的含义:

Ql——风险渗漏源强;

Qs——地表消减后土壤源强;

Qgw——入渗后地下水源强;

α’——地表(回收)消减系数;

β’——土壤消减系数;

该类情形,也可产生时间尺度较小的风险状况,如泄漏发生的岩溶区或渗透系数较大的地区。

第三,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源来自装置风险泄漏。

Phase 3:风险由地表水污染风险引起,地表水迁移中污染物沉积,导致下午含水层中地下水环境污染(不考虑底泥污染)。将时间尺度拉到足够大,松花江爆炸事件是典型的此类污染风险,即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强(Qgw)源自地表水消减(α’’)和土壤消减(β’’),这种消减,有时是两项同时存在,但多数是只存在地表水消减。

Qsw——地表水风险源强,

α’’——地表稀释消减系数;

β’’——土壤消减系数;

二、固有风险筛选判定

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和概念模型的分析,结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产生的特征情况,进行固有风险的判定分析。

首先,Phase1和Phase3的风险源来自于大气和地表水,固有风险筛选判定应结合各自的风险大小(风险已经隐含了规模、范围)。能否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或可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则分别由土壤固有性质和污染物性质决定。

就Phase1中大气风险来源而言,污染物是否挥发或沉降决定是否能够进入土壤环境,判定指标选择污染物的“挥发性”;而对于土壤环境自身而言,土壤垂向渗透系数决定污染物能否进入深层土壤,则判定指标定为“土壤垂向渗透系数”。形成土壤环境风险判别矩阵如下:

就Phase3中地表水风险来源而言,河湖底部低渗透介质的特性(如渗透性、连续性、厚度及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等)决定着污染物能否进入地下水含水层。

原标题:【探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初步设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污染查看更多>地下水环境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