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探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初步设计

2016-06-23 14:07来源:地下水环境网作者:匡吉峻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土壤和地下水作为最终承接大气和地表水中污染物的载体,其污染来源于大气和地表水具有必然联系。然而,与大气和地表水的污染形式有所区别,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是一个缓慢和累积的过程。特别是在环境风险方面,大气的风险污染后果表现往往以分钟、小时的时间尺度体现,地表水的风险污染后果通常以小时、天的时间尺度体现,相比而言,在这种时间尺度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难以快速显现(岩溶区、污水直接泼洒土壤表层等特殊情况除外)。

一、污染途径与概念模型

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接受污染的途径进行方向追踪,初步可分为来源于大气、地表水和装置自身泄漏等三种情况。那么对于环境风险的定义而言,大气和地表水的适用性更加明确,土壤和地下水在时间效应上适用较差。考虑到环境风险的一体性与土壤和地下水自身的特殊性,将其环境风险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如图1所示:

第一,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源有来自于大气风险污染。

Phase 1:风险由大气污染风险引起,产生沉降后,逐步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按照接触关系来分别判定风险源强大小,给出各自的风险预测方法。

大气环境风险产生的污染源强(Qa),经过大气自身消减(α)后,落入土壤环境,即成为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强(Qs),在经过土壤消减(β)后,最终进入地下水环境,成为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源强(Qgw)。

则可形成下述等式关系:

Qs=α˙Qa;Qgw=β˙Qs;

各符号表示的含义:

Qa——大气污染风险源强;

L——大气污染风险距离;

Qs——大气沉降后土壤源强;

Qgw——入渗后地下水源强;

α——大气消减系数;

β——土壤消减系数;

原标题:【探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初步设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污染查看更多>地下水环境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