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陈惠华:PPP项目经验将成为企业的无形竞争优势

2016-06-24 08:30来源:新华网作者:万方 唐斓关键词:PPPPPP项目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PPP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政府在PPP项目中如何起到支撑监督作用?公共项目的公益性和盈利性如何寻找平衡点?在日前举行的2016青岛˙中国PPP论坛上,新加坡首位女部长、淡马锡控股原总经理陈惠华接受了新华网记者专访,并结合新加坡推进PPP项目的实际经验,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陈惠华介绍,新加坡从2000年初期开始探索运用PPP模式,目前多用于较为单一、涉及方不太复杂的领域。对新加坡十分重要的海水脱盐项目是其中成功一例,运行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提供部分政策方面的支持,包括对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等。然后,私人企业跟政府合作,通过投标的方式承担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工作。“政府再以合理价格购买海水脱盐厂生产出来的淡水”,陈惠华说, 所以目前新加坡的PPP模式多是政府通过采购合同或BOT的业务安排让私有部门参与建设,某些情况下是由私营部门投资,政府出部分资金参与。

看回国内PPP的发展状况,虽然各地政府积极抛出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目,不少企业也表示出极大兴趣,但在实操过程中,实际成功落地的项目却并不多见。追溯其原因,主要是因为PPP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企业担忧回笼资金所需时间过长。此外,目前国内PPP项目的收益率普遍在6%-8%,相形之下对企业构成的吸引力并不大。

对此,陈慧华向记者表示,私营部门选择PPP项目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任何短视利益的思路和手法在PPP项目中都是不可行的。

她认为,参与PPP项目的私营部门大可不必只关注短期的数字增长,而应看到长期积累的无形效益。私营企业的眼光应当更加长远,企业一旦参与过中国国内公共项目的建设,由此积累的经验和资质就将成为其今后对外投资的竞争优势,“可以判断的是,这样的企业在其他基建项目的合作和招标中也将更具优势,这是PPP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无形收益”,陈惠华指出。

与此同时,陈惠华表示,政府也应当关注PPP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原则,不能让企业做“亏本买卖”,应当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保证企业的合理收益,同时将公共项目面临的落地风险降至低位。

此外,履约风险也是PPP项目中政企双方关注的焦点。由于PPP项目合约时间普遍较长,这期间由地方政府换届、行业规则变化、成本变化所引起的合约偏差往往会引起企业的担忧。

陈惠华建议,可以建立长期的变革协商机制,“在关键问题上一开始就需要明确解决方案,比如说这个项目发生变更的话怎么进行协商和谈判。而且还要看到运维层面的问题,一个PPP项目不光只是建设和执行,运维阶段同样重要。在这个阶段遇到了问题有什么样的方式解决争议,这些都需要在项目一开始时就澄清清楚。”

在她看来,可以在PPP项目的初始,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评估监督机构,从而在发生合约风险和项目偏差时,能够对合约关系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修正,以此保证大型项目的持续进行和成功落地。

原标题:陈惠华:PPP项目经验将成为企业的无形竞争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