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对策研究 (四)

2016-06-28 10:56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作者:周汉城关键词: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协同处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配套政策和措施

1、建立省部级联席协调机制

建立京津冀固废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省部级联席协调机制(或省部级领导小组),改变现行政府对固体废物多头交叉管理、政出多门、互相抵消的混乱状况,逐步破除限制跨区域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成立京津冀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大对区域循环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2、完善法律法规,统一标准体系

健全固体废物、再生资源法律法规,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做到有法可依,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固废分类、回收目录、产品分类、分拣加工作业、运输储存、回收污染控制技术等基础类和通用类标准的制、修订。建立京津冀统一的固废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行业标准体系,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政策,清理不利于三地一体化发展的屏障。

3、加大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加强中央财政对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的支持,研究制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区域一体化运输优惠政策。对于固废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好技术、好项目,应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应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固废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京津冀地区固废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4、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行横向生态补偿,进行跨区域资源统筹安排。北京拥有诸多政策资源和技术资源,在把低附加值固体废物转移到河北综合处理的同时,应有一个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把相应的支持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一并转移到河北。只有进行生态补偿,河北的产业承接才有支撑,有利于京津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大做强。

5、建立产生者责任延伸制

要参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在国内推行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制。对各种包装物、电池等消费品,实行押金制;对大宗工业固废,实行生产者付费制,即产生废弃物的单位,除负责运费外,还要付一定的成本给处置企业,保证处置企业生产的再生品,成本低于原生资源制品。

6、推进“两网合一”

在城市固体废物收运方面,改革废品回收前端运行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收运分类合并运行,全面提高前端资源回收效率。可以采取先行先试办法,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纳入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取得经验,再加以推广。

7、建立报废汽车统一大市场

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资源化利用以及再制造,三地要打破行政区域分割,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布点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建立三地报废汽车统一大市场,促进报废汽车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按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8、改革危废跨区处置联单制

对于危险废物转移和处置,三地要统一规划、科学布点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和处置场所,改变以往危险废物的转移和处置受行政区域限制,转出地有主动性、积极性,转入地无主动性、积极性的现象。要改革危废运输联单审批机制,缩短危废联单审批时间,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危废转移运输效率。

9、人才培养

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基地,实施人才联合培养工程,拓展人才队伍建设渠道,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库,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引进交流,构建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国家现有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培育选拔渠道,培养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高端人才。

10、政府绿色采购扶持

政府应推行绿色采购政策,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材料、制品,应优先采购,或制定一些强制措施推广使用再生产品,为固体废物处置企业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为全社会循环化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再生资源“互联网+”创新之路》

这是一本探索再生资源行业模式创新、启发您的互联网思维的实战案例论文集。近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编,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不仅阐述了“互联网+回收”“互联网+产业园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依据,而且以再生资源企业为实战案例,剖析了企业构建互联网+各种平台的运营技巧,以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为客户和社会提供增值服务的方法,对相关企业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的模式及路径具有指导意义。本书适合再生资源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保行业人士、政府主管部门官员、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延伸阅读:

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对策研究 (一)

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对策研究 (二)

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对策研究 (三)

原标题: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对策研究 (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固体废物查看更多>危险废物查看更多>危险废物协同处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