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资产荒下僧多粥少 银行找市长抢夺PPP

2016-08-01 10:48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金微关键词:PPPPPP项目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从一份金融机构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协议上看到,双方的合作模式为甲方的资本实力与乙方的施工力作为联合体对多个具体的PPP项目进行竞标。

其中,甲方为拥有多元化的产品平台和资金募集渠道以及专业投资管理团队,而乙方则是国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公司拥有公路施工总承包一级等资质。

由于PPP项目投资规模大,建筑施工类企业往往负债率较高,金融资本则弥补了这一短板。业内认为,专业化的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谈好融资条件再参与PPP项目或者直接以联合体方式竞标,有利于金融机构从源头识别项目的风险,推动社会资本招标与融资两阶段的合一,促成项目落地。

目前,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投资回报与地方政府承诺的收益差距。据了解,目前地方PPP项目所要求的投贷一体综合投资收益不会高于8%。但这个收益率对于习惯了动辄10%收益率的民企而言,则显得有些偏低,收益率低是被视为PPP落地难的原因之一。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认为,PPP项目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特点是投资回报相对不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与此特点相匹配的项目融资,主要是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包括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项目收益债、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等,由于久期、风控和收益等不匹配,PPP项目总体上不欢迎影子银行。”

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因为融资成本而无法谈拢。最近记者接触的一个案例是,某信托公司与建筑企业的融资利率是6.75%,但后者认为资金成本依然有些高。

一家信托机构PPP项目负责人介绍,资金成本往往是根据PPP项目的融资规模、增信措施、期限和还款方案来定,“我们的资金也是来自于投资者和银行。”

目前,PPP项目8%的回报率成为一条界线,这也引起诸多争议。吴亚平认为,6.7%的GDP和5%的基准贷款,支撑不了基础设施高的回报率,其实8%已经算很高了。“目前真实GDP实际低于6.7%,PPP项目7%-8%真的可以了。而且政府付费PPP项目合理为5.5%-6.5%。”

北京云天新峰投资管理中心合伙人张继峰认为,投资回报率是相对的:相对于国企融资成本低,的确8%不低;相对于非上市民企,8%不见得拿的到资金;相对于目前货币政策,8%不低;但相对于30年期不确定的货币政策和融资成本,8%也不能说很安全。“像2011年资金荒时,7.05%的5年期利率小国企都要上浮10%-20%,民企更高。因此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期限。”

有PPP行业人士认为,息税前内部收益率8%,对应静态投资回收期在10.5年左右,对20-30年的经营期来说有点暴利了。“不发生大变革的情况下,优质资产争夺越来越激烈,竞争越来越充分,如果有过高回报的期望可能就是无项目可投。”

原标题:资产荒下僧多粥少 银行找市长抢夺PPP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