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恢复七里海湿地的规模
具有一定规模的沼泽是湿地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载体,首先应该恢复七里海湿地的面积,达到适当的规模,否则,湿地生态“系统”很难形成。摆在人们面前的选择,就是退耕还“海”。
曲里海和后七里海的湿地暂且不论,当务之急是要将前七里海湿地的面积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规模,即由现在的45平方公里恢复为70多平方公里。具体措施就是要把60年代以来为了粮食生产而蚕食开垦的30多平方公里土地退粮还苇,退田还水,还七里海一个水域辽阔、芦林苇海、鱼鲜蟹肥、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以西海为例,按照近年来七里海分洪区的围堤为界,改分洪区为蓄洪区,基本上可以接近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面积。这样,虽然减少了4.5万亩粮田,却换回了七里海湿地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也将会更好。
2、取消七里海湿地的分割围埝
七里海湿地的沟渠是必要的,但是分割围埝却破坏了七里海的湿地生态,也破坏了七里海湿地的整体效应,应该一律推平。村与村的界线仍恢复原来的“风水堆子”,或者立碑为界。
七里海整体规划应强调只出沟渠,不出堤埝。建议连根拔掉七里海湿地内的所有乔木大树,恢复七里海芦苇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的本来面目。
潮白新河是七里海的致命伤口。它既破坏了七里海的整体性,又破坏了七里海的蓄洪功能和水的来源,更重要的是东西两堤阻断了鱼蟹的生殖洄游路线。因此,有必要加固七里海周围的海挡堤,消灭潮白新河七里海段的左右两堤,既恢复现在东西海为原来的整体,又恢复潮白河原来天然河流的生态功能。设想,在七里海段潮白河的南北两端,东西两侧,各建一个砖瓦厂。按国家新的规定,生产空心25%以上的黏土砖,定能占领未来的建材市场。预计用10~20年的时间,可把河堤土铲除完毕。如此,既修复了七里海的湿地生态,又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远比国外人工造湿地划算的多。
3、积极寻找客水,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是湿地生态赖以存在的关键。解决水资源问题是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在考虑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时,必须考虑湿地的保护和已经遭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即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通过水的优化配置,特别是有效节约和合理调配,补充湿地以新的水资源,恢复湿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来说,恢复它就是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即是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统筹兼顾,特别是更加注重曾经被长期忽视的生态用水。
七里海海拔高程1.7~2.4米(大沽),安全蓄洪深度为3.5~4米,可蓄洪7~8千万方。七里海用水的季节性很强,每年7、8、9三个月为最高用水期,维持理想的生态环境需要5000~6000万方水。而七里海的天然降水每年约500~600毫米,汛期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正常年份依靠本地降水可以蓄水2000余万方,尚需客水再补充3000~4000万方。
据宁车沽水文站(潮白河入渤海处)1980~1998年19年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每年汛期7、8、9三个月潮白河径流总量,当保证率在25%时,为5.66亿方;当保证率在50%时,为2.04亿方;当保证率在75%时,为0.74亿方。按七里海的自我亏水总量为4000余万方计算,如果潮白河堤的问题能得以解决,就等于自然恢复了七里海的天然蓄洪功能,依靠正常年份的潮白河径流量蓄洪几千万方水是完全可能的,基本保证了修复七里海湿地生态的用水。
鉴于近些年来,由于北方地区持续的干旱,许多河流长期断流,在整个北方都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从潮白河上游分水下来保证七里海湿地用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七里海生态修复用水这个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长久之策。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到天津,预计到2005年建成并分阶段逐步加大调水量,以解决天津市和沿线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的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恶化的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必要时再从长江干流三峡库区或坝下引水,逐步兴建梯级枢纽,并建设引江济汉工程。中线工程近期年调水量约145亿立方米,枯水年可调70亿立方米,远景年调水量可提高到220亿立方米米,供水的主要目标是京津、华北地区,供水范围分属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和湖北五省市,总面积为15.5万平方公里。
具体来看,东线可能水污染比较严重,运行管理费用比较高,但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好。中线调出水质良好,运行管理费用较低,但首先得满足北京的供水需求,才会分水给天津。所以从长远来看,应该把东线和中线结合起来利用,在预算调水量作水资源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用水,把这一部分水放进预算内。届时,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
在南水北调开通之前,需做好七里海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工作,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协调各部门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要积极开辟非传统水源,利用雨洪资源、处理后的污水、微咸水、海水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22日,湖北天门市城区污水管网攻坚一期工程—广沟子片区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中标结果公告发布。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文件显示,天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内容如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
近日,中国铁工投资与上海市普陀区在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铁工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学军,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晓勇;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见证签约并座谈交流。中国铁工投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祯和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代表双方签订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铁工投资与上海市普陀区将通过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为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推动制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关于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1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定向委托、河钢牵头实施的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批次项目,“河北钢铁低成本降污增效材料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河钢研发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河钢由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向高效低耗、减污降碳协同技术体系的重大跨越,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的战略举措和务实
2025年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加强源头预防与过程监管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首次亮相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志华此前任生态环境部机关服务中心(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主任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司长王志华表示,生态环境部努力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核心制度。一是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将全国386.7万家排污单位纳入管理,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37.1万张,排污登记349.6万家,管控水污染物排放
编者按:一群中建环能的一线环境守护者,他们不惧四季更迭,不畏严寒酷暑,始终坚守在环保事业的最前线。在市场开拓的竞争中,在项目实施的挑战下,在生产现场的忙碌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环境的承诺,以坚定的意志彰显着责任与担当。在那些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却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引导各城市在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5个方面,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打造美丽城市示范标杆,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引导建设各类美丽细胞。争取到2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