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聚焦】重污染天气应急:你真的可以不关心吗?

2016-08-26 09:00来源:Blue Tech创蓝技术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际能源署(IEA)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一份名为《世界能源展望特别报告:能源与空气污染》的报告中警告,全球每年约有650万人因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而早逝,如果不改变能源使用和生产方式,这一数字到2040年将增加至740万。这个数字中,包含了中国、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2015:重污染应急工作成绩斐然自2012年北京出台国内首个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起,我国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在过去的四年中已经取得快速的发展,在2015年尤为显著。

2015年8月29日,《大气污染防治法》完成第二次修订,其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增设了专章。立法明确要求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等。2015年12月,环保部首次就重污染天气应急不利约谈了山东德州。同样在12月,北京启动了全国首例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政府对空气重污染应急关注空前。

2015年,在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方案的编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河北省编制了全国首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编制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要求企业自行编制在空气污染紧急状态的减排计划,并提交给大气污染主管部门审批,以此控制重污染环境下的工业排放。不同于大部分省市应急工作中采用停产、限产的“一刀切”政策,《指南》让企业主导,充分考虑到各个企业不同的生产排污特征,其措施更切实可行,并且可以将企业由于减排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这样的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重污染应急中就已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年,我国还在应急工作常态化管理方面取得突破。2015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两部门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决定2015-2016年采暖期在北京、内蒙古、山西等15个省(市)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试行错峰生产。水泥生产避开重污染易发、多发的“冬季峰”,即“错峰”。利用冬季供暖期间,鼓励水泥窑停产。通过科学规划生产,对北方冬季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企业成本降低都具有重大贡献。

敢问路在何方?应急到啥时候是个头?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保护人群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这些短期应急措施的“性价比”并不高,也不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仅依靠应对重污染天气所采取的短期应急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他们都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借助法规与标准的约束,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改善机动车污染、强化污染治理,从而实现了更清洁化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重现了蓝天。中国的清洁空气之路也必然将会如此进展。

2030年之前实现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灰霾治理工作的宏大目标。挑战升级,而这场与污染的持久战中,会更加需要政府、企业到公众的参与、支持与付出。改变发展模式、提升环保意识,构建环境价值观,你,准备好了吗?

原标题:重污染天气应急:你真的可以不关心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空气质量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