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沈仁芳指出,尽管土壤所在土壤科学研究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整体优势,但也面临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土壤学科的社会需求与研究热点和前沿在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的学科分支领域(如土壤矿物学等)在弱化,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分支领域得到重视(如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等),在土壤生物学和植物营养学等研究方向上受到高校和其他研究单位的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沈仁芳带领土壤所正在加强“内功”的提升,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特色研究所的改革举措,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大力培育学科新的生长点;瞄准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与国内外优势单位进行强强合作,整合资源,不断提升服务国家目标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特色研究所
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研究所分类改革过程中,土壤所成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首批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
沈仁芳表示,“十三五”期间,土壤所全力推进特色研究所建设工作,积极筹建土壤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努力建设全球第一大的土壤科学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也期望院级层面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土壤所推动并参与实施了国家在土壤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大科技计划。同时,土壤所相关科研人员参与了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顶层设计。
“这些年针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土壤所提交了10多份重要咨询报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土壤所在国家土壤科技发展中的智库作用。”沈仁芳自豪地说,“我们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在中国科学院新办院方针“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思想指导下,土壤所将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服务目标,针对耕地资源紧缺、质量退化、污染加剧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等亟须解决的问题,重点发展土壤数字化管理、土壤障碍消减与地力提升、植物营养调控与水肥增效、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核心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
“土壤所将构建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的科研组织体系与管理模式,优化岗位配置,形成一支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协同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大幅提升我所服务国家目标的持续创新能力。”沈仁芳告诉记者。
他还表示,土壤所作为全球土壤伙伴计划亚洲中心、全球数字土壤制图亚洲中心,将以全球视野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参与和组织协调解决全球、地区共同关注的重大土壤科技问题,推动国际土壤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满足人类对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用创新实现自我价值
土壤所通过完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岗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加强党的建设与创新文化建设等举措来营造热爱土壤、以所为荣、心情舒畅、和谐奋进的科技创新氛围。
“土壤所曾拥有多位院士,近年来出现空档,因此,我们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新增1名院士。”沈仁芳指出,土壤所还将争取培养杰出青年3~4名,引进“千人计划”(包括青年千人)4~5名,引进学科和技术短缺的“百人计划”人才10名;培养1~2名技术能手。
目前,土壤所拥有封丘站、鹰潭站、常熟站三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十三五”期间,土壤所将充分发挥这些野外台站的数据监测长期性和系统性以及实验基地的示范功能,完善生态监测数据库。
沈仁芳着重提及了三峡秭归生态实验站和江苏盐城滩涂湿地实验站的基础设施和监测能力建设,表示这两个实验站将逐步建设基于物联网智能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远程监控的现代化野外观测平台,牵头推动中科院倡导的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建设。他表示,土壤所还将引入国际化的评审和评估机制,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发起并组织国际性研究计划,推动国际一流的土壤科学研究中心建设。
按照“十三五”战略规划,土壤所将进一步完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研究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度发展研究队伍规模,优化资源配制模式,提升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正如沈仁芳所说:“我们土壤人需要用创新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文,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并调整部分2021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38652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8739万元,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13768万元,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431万元。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土壤污染
为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监测方案编制、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样品保存、样品分析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转让旗下中广核和清(南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为7704.674201万元。中广核和清(南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8日,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
近日,中国建筑在广东省投资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环境科技的新公司——中建四局环境科技(广东)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由中建四局100%持股。中建四局环境科技(广东)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河道疏浚施工专业作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
近日,合肥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雷,注册资本2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固体废物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金额共计13.2亿,涉及全国31个省份。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
盐城市生态环境局9月9日公示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分配情况,市本级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715万元,征求市财政局后拟对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的耕地土壤污染源头排查项目分配资金96万元、盐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应急及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分配资金1619万元关于盐城市本级2024年度生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主要修订内容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共7章、42条和2个附件。主要修订内容为:(一)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资源部门职责分工,并增加了住建部门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通知,下达2024年中央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第二批)并调整部分2023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下达2024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17025万元,下达2024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39832万元,下达2024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污染土壤危险特性鉴别技术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本指引,规定了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需按照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污染土壤危险特性鉴别程序和技术要求,为污染土壤危险特性鉴别方案、鉴别报告的编制及技术审查提供指引。为规
2月7日,2025年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24年工作,深刻分
自贡市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二十四项整改任务已整改完成,并通过验收,拟按程序实施销号。根据《自贡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办法(修订)》(自督整改办〔2022〕2号)有关要求,现将该项问题整改验收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6日至2月18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实名书面向自贡
近日,博奇环保全资控股子公司——长治市博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治博奇”),收到了来自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生态建设部的一封表扬信。该表扬信对长治博奇在2024年潞城区化工园区(东片区)水污染事件环境三级防控体系建设中的杰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作为园区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征求意见稿)》。本标准规定了入海排污口口门和排污通道设置、监测采样点设置、标识牌设置、监控及监测系统设置、检查井设置、档案建设等要求。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入
1月14日,普宁市北部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项目(下文简称“北部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600吨/日的焚烧炉及配套工程顺利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在环保设施建设、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为正式投入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北部项目是广东省重点项目,也
深化改革创新奋力笃行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5年1月14日)同志们: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
1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如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2025年1月14日)同志们:刚才,黄润秋部长代表生
1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如下:深化改革创新奋力笃行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5年1月14日)同志们: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月20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5年版)》。《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7大类产业70项先进绿色技术,列明了每项技术的工艺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参数、实际应用案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
食物安全、人类健康都与土壤健康密切相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建议,尽快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我国土壤进行“全面体检”已成为当务之急。
2020年,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
导读酸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水热资源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生产潜力巨大。由于酸性土壤中存在酸害、铝毒和养分缺乏等多种胁迫因子,酸性土壤的植物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全球酸性土壤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0%,约50%耕地和潜在可耕地属于酸性土壤,中国酸性土壤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2.7%。发挥酸性土壤的
“要加快推进我国区域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修复分区策略,提升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科技创新能力,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撑。”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致公党江苏省副主委沈仁芳建议。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
《政府工作报告》全篇贯穿着“情”和“实”,情怀满满,干货多多。理想与实干并举,数据与金句齐飞,引来代表们的数十次掌声,报告结束后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报告内容极为丰富,亮点纷呈。特别是,2018年是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勢,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带来了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建议》和《关于提高南方农田土壤抗酸化能力的建议》。在第一份建议中,沈仁芳表示,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家
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WorldSoilDay),2015年是国际土壤年,2016年我国又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国际计划,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土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联系。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
1月12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芳所长、滕应处长等一行来永清环保与公司领导进行友好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永清环保副总经理冯延林、永清环保研究院副院长贺前锋等领导参加交流活动。沈仁芳所长一行参观永清
一、土壤资源不可再生,亟需重点保护土壤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可以说三百年增加1厘米,某种意义上讲,土壤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重点保护。沈仁芳所长表示,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为了保障土壤安全必须加强土壤安全的保护。全球正面临土壤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
2015年是国际土壤年,土壤环境安全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并称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战役。7月11-12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举办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