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污水治理:厦门模式国际一流 破解水污染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2016-09-13 10:22来源:厦门日报作者:陈挺 林世雄关键词:污水处理生活污水中水回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何破解?

首先,针对排洪沟污染源主要集中于上游段问题,中联环在该排洪沟主园路侧建设了节制闸及污水截流泵

站,旱季污水通过截流泵站提升后,进入环湾路污水管道。中联环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不清淤,不扰动原排洪沟土地,确保行洪安全为原则,他们一举解决了排洪沟内污水积聚、臭味等问题,并种植植物,做到“污水不见天”,改善排洪沟景观环境。

五缘湾片区附近的7000吨污水,也通过污水处理站收集起来,运用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紫外消毒的污水处理工艺,再生水汩汩而出。

附近的居民说,处理站流出的水,水质透明度不亚于自来水。这些水,再流入湿地公园的迷宫水池之中,做更深度的生物生态处理,系统除藻除磷,防止富营养化,让水体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处理后的清水进而注入湿地公园内,实现生态景观补水,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这一系统解决方案,也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室的高度肯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说,“过去在许多城市看到的传统污水处理厂,多是又脏又乱,臭气熏天,周边群众怨声载道。我在厦门看到,中联环建设的一个个花园式污水处理站,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处理后的清水,通过林间草地上的溪流进入湿地和水系,这种既节省土地、资金又美化环境的分散治理新模式,彻底颠覆了我对污水治理的看法”。

“葡萄串”解决二次污染难题

波光粼粼的杏林湾海面,阳光下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在这片总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域范围涉及59个村庄,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

13座污水生态型区域处理站,56座村庄污水生态型处理站,犹如高挂枝头的一颗颗葡萄,连接起了一长串的“葡萄串”,就近收集旱季污水和初期雨水,就地处理,就近补水,实现水环境改善,提高流域整体环境。

在技术上,采用的是当前先进、可靠的生物处理技术结合自然生态的植物深度处理。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该技术节地、节水、节能、无臭、无味、无噪音。

按传统的污水治理思路,大量污水要通过排水管道输送到一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转输距离长达25公里以上,成本很高不说,还带来污水处理之后的大量沉淀物和废物对环境造成压力、富含营养物质的元素氮、磷持续不断地流入排放水域,造成水域富营养化和水生物、鱼类因缺氧而衰亡,以及水和营养物质的自然循环过程被人工技术打断等诸多弊端。

中联环流域治理节约大量污水收集管网和提升泵站的建设资金,还可以随建随用,治污见效快。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厦门杏林湾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有商业区、住宅、工厂、学校、医院、城中村等。中联环分布建设的13座处理站,规模为5000-30000吨,每天处理23万吨污水。这种创新模式节省了传统模式需要建设的几百公里市政干管、十几座转输泵站,并留下了23万吨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了整个流域良好的生态水环境。去年厦门市率先通过了全国生态城市考核,专家组对这种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可作为厦门经验向全国推广。

延伸阅读:

【干货】15种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及典型案例分析

【重磅】2016-2022年中国环保产业市场深入分析报告

原标题:污水治理:厦门模式国际一流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生活污水查看更多>中水回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