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保资本评论正文

【解读】如何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机遇?

2016-09-14 10:24来源:中国企业报作者:张蕊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产业G20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而在刚刚结束的杭州G20峰会上,由中国发起的绿色金融理念首次成为峰会议程。9月6日公布的G20峰会公报和《杭州行动计划》写入了关于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共识:“我们认识到,为支持在环境可持续前提下的全球发展,有必要扩大绿色投融资。”

在此背景下,本期邀请了企业、金融机构、经济学界代表,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发展绿色金融进行解读。

韩复龄:绿色投资需要社会资金支持

记者: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投资契机,在此背景下,你认为实体经济将迎来哪些发展机会?

韩复龄: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切需要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强化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效率,就必须推进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形成金融与绿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核心就是要通过绿色金融机制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绿色增长。

记者:有专家预计,在未来我国的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只能是10%至15%,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投资比重必须占85%至90%,对此你怎样看?

韩复龄:从当前情况看,要实现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达峰的国际承诺,预计每年需要3—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但实际上财政资金只能覆盖绿色投资的15%左右,因此绝大部分的绿色投资需要来自社会资金的支持。也就是说,我们亟须动员和激励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而社会资本的投向则需要政府在绿色投资方面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支持性的政策导向。

记者:在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

韩复龄:我认为主要存在五大问题:第一,规模小、渠道窄。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领域的融资工具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及项目融资PPP为主。第二,缺乏战略上的高度认识。一些地区盲目追求经济高增长,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回过头来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环境污染,造成生态与产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冲突。第三,缺失良好的市场环境。虽然我国已将节能减排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但在具体领域、项目、企业,环保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对环保违规信息还缺乏完善的发布机制。第四,缺少激励约束机制。一些金融机构或其部门环保意识还不强,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与绿色金融配套的制度,也缺乏符合绿色金融发展需要的约束激励机制。第五,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十分稀缺,这直接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李振华:“互联网+绿色金融”是世界性的创新路径

记者:9月5日,蚂蚁金服宣布将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金融科技企业的绿色金融联盟,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发起成立这样一个联盟?

李振华:蚂蚁金服很早就开始了绿色金融探索。我们的绿色金融战略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用绿色方式发展新金融,让蚂蚁金服成为绿色金融企业典范;二是以发展金融工具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支持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动绿色意识普及;三是调动普通民众参与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绿色教育,鼓励公众行动。接下来,我们想要发挥fintech(金融科技)企业的动能,以“互联网+绿色金融”形成科技驱动、人人行动、国际联动的全新效果。

记者:目前中国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尝试?

李振华:中国的绿色金融从顶层设计到市场实践、公众参与,均走在市场前列。G20峰会,东道主中国是毫无争议的绿色金融引领者,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并发起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积极推动全球达成绿色金融共识。同时,中国对绿色金融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正在启发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在本国推动绿色金融创新路径。

原标题:如何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机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金融查看更多>绿色产业查看更多>G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