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政策正文

住建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全文)

2016-09-21 08:2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整治水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4雨污混接的分流治理

对于管道混接点,可采用封堵、敷设新管等方式,改变原有管道的非法连接方式,恢复雨污分流,鼓励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实施。主要治理要求是:

1.对于市政污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应封堵所接入的污水管道,并将污水管改接入污水排水系统,所封堵的污水管道应填实处理;

2.对于市政雨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应封堵所接入的雨水管道,并将雨水管改接入雨水排水系统,所封堵的雨水管道应填实处理;

3.对于市政合流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应在核实计算的基础上,加设截流系统,或者实施雨污分流。

4.对于小区等雨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应对小区所接入的雨水管道进行封堵,并将其接入市政雨水排水系统,所封堵的雨水管道应填实处理;

5.对于小区等污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应对小区所接入的污水管道进行封堵,并将其接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所封堵的雨水管道应填实处理;

6.对于小区等合流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应对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治理,分别接入市政雨水和污水管道。

5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

5.1截污调蓄

5.1.1调蓄目的在排水系统中合理设置截污调蓄设施,可有效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

5.1.2调蓄设施设置原则1.调蓄池的出水应接入污水管网,当下游污水系统余量不能满足调蓄池放空要求时,应设置就地处理设施;

2.调蓄池的位置,应根据排水体制、管网情况、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综合考虑后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调蓄池的埋深宜根据上下游排水管道的埋深,综合考虑工程用地、工程投资、施工难度、运行能耗等因素后确定;

3.可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设置截污调蓄设施。

5.1.3调蓄池容积确定

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当地降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排水系统截流倍数、旱天污水量、初期雨水水质水量特征、排水系统服务面积、区域径流系数和下游污水系统的余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5.1.4调蓄池冲洗方式

调蓄池应设置对底部沉积物进行冲刷清洗的装置,调蓄池冲洗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调蓄池池型设计,选用安全、环保、节能、操作方便的冲洗方式,宜采用水力自清和设备冲洗等方式。位于泵房下部的调蓄池,宜优先选用设备维护量低、控制简单、水力驱动的冲洗方式。

5.1.5调蓄设施运行维护

1.检查维护

调蓄池检查维护周期一般为1~2个月,重点是污物和杂物的清除,并应注意调蓄池的渗漏情况。

2.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工作人员进入调蓄池作业。2)在调蓄池出入口应设置防护栏、格筛、护盖和警告标志等,可见度不高时,应设警示灯。

3)在调蓄池外醒目处,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其设置应国家有关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入内。4)工作人员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适宜的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5)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并报相关负责人,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5.2就地处理

5.2.1就地处理的目的

对于近期污水暂不具备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条件的,宜在排水口附近采用就地处理技术,削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

5.2.2就地处理设施的设置原则

1.根据黑臭水体治理要求、处理水质和水量、当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和现场供电、用地、周边环境要求等条件综合确定;

2.宜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低的技术,并应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的衔接和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3.水质和(或)水量变化大的场合,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时宜设置调节设施,且须设格栅(格网);

4.除手动或水力等无需外供电力控制的设施外,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运行,相关数据应及时传至控制中心,并应做好数据备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黑臭水体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整治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