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政策正文

住建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全文)

2016-09-21 08:2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整治水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8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调查

管道埋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区,地下水在静压差的作用下,通过管道接口或管道、检查井破损等结构性缺陷处进入管道,是排水管道外来水的主要组成。管道埋设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区,因存在自来水漏失、水体测向补给等原因,排水管道内也会出现明显的外来入渗水量。

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排水管道,是各类排水口旱天溢流的主要原因,也增加了雨天溢流频次和溢流量。入渗水量不但占据了排水管道的容量,给排水管道、泵站运行带困难,而且直接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降低,运行水量负荷增加,运行效能降低。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也是流沙地区和以黄砂作为沟槽回填材料排水管道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3.8.1调查目的

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调查主要针对分流制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通过调查查清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情况。

3.8.2排水区域地下水入渗量调查

排水区域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地下水入渗量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夜间最小流量法、用水量折算法、节点流量平衡法。

1.夜间最小流量法该方法适合评价排水系统水力边界清楚、服务面积较小的区域。以旱天凌晨用水量最小时段的污水流量来估算地下水入渗水量;对夜间用水量较大的区域,应从实测的夜间最小流量中扣除夜间用水所产生的污水量。

2.用水量折算法该方法适合评价排水系统服务面积比较大、以居住和商业用地为主的区域。根据区域内污水实测总量与污水产生量的差额,估算进入排水管道的入渗水量。

3.节点流量平衡法适用于接入用户管少、不能封堵的排水干管入渗量评价。在管道的主要节点上安装流量计,连续测定污水流量,通过水量平衡推算上、下游监测点之间进入管道的入渗水量。

3.8.3排水管段地下水入渗量调查

对于沿水体敷设的截流管道应进行排水管段地下水入渗量调查,确有必要的的雨水管道也可进行。主要方法有:容积测量法、抽水计量法。

1.容积测量法对于隔离后管段的地下水入渗量,可测定注满已知容积容器的时间,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和管长的入渗水量(m3/km˙d)。该方法测定精度高,适合于夜间可临时封堵的管道。

2.抽水计量法使用潜水泵和水表,测定给定时段内监测管段的入渗水量。

3.9污水外渗调查

排水管道埋设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区,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内污水在静压差的作用下,通过管道接口或管道、检查井破损等结构性缺陷处渗出管道外。污水外渗是造成管道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原因之一。因污水外渗,可能会使沟槽产生空洞,从而导致道路塌陷。

3.9.1调查目的

污水外渗调查主要针对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通过调查查清污水外渗的情况。

3.9.2调查方法污水管道外渗调查主要采用间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闭水试验法、闭气试验法等。

1.闭水试验法对管道检测段进行封闭,将水灌至规定的水位,通过检查井内水面的下降情况测算外渗水量。

2.闭气试验法

对管道检测段进行局部封闭,在封闭检测管段内充气加压,根据压力的变化情况,确定管道泄漏情况。

4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

针对排水管道、检查井存在的缺陷及混接问题,根据相关规程和标准,采用非开挖或开挖等各种技术进行修复。治理雨污混接问题,恢复雨污分流。

4.1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的原则

1.满足管道的荷载要求;

2.整体修复后的管道流量一般应达到或接近管道原设计流量; 

3.修复后的管道强度必须满足国家或行业现行的相关规范要求;

4.为了尽量减少管道过水断面的连续变化、改善水力条件、防止继发损坏,对于同一管段出现3处及以上结构性缺陷的,应采用非开挖整体修复方法;

5.修复施工期间,须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确保周围排水户排水不受影响;

6.管道整体修复后的管道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30年;

7.分流制地区,修复后的排水管道应杜绝雨污混接,严禁污水管道直排水体;

8.杜绝分流制排水系统与合流制排水系统连接。

9.经过结构性缺陷修复的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地下水入渗比例(地下水入渗量和地下水入渗量与污水量之和的比值)不应大于20%(排水区域地下水渗入量调查法),或地下水渗入量不大于70m³/km˙d(排水管段地下水渗入量调查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黑臭水体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整治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