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工信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料

2016-10-25 15:57来源:工信部关键词:有色金属重金属污染防治绿色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十三五”期间如何推进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部分行业冶炼及低端加工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高端产品短缺、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增加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规划》力争从减少低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降成本等方面,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严控冶炼产能扩张。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考虑到目前的产能规模和“十三五”总体需求增速放缓的形势,《规划》提出要严控铜、电解铝、铅、锌、镁等冶炼产能扩张,尤其是电解铝要严格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二是大力发展高端材料。发展新材料是有色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补短板”、打造产业新增长点的主要途径。有色材料品种众多,《规划》坚持立足关键领域需求、突出重点产品的原则,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以及国防工业发展需求,结合我们前期开展的铝材上下游合作、钛产业及有色电子材料专题研究等工作,凝练出高性能轻合金、有色电子材料等4大高端材料主要发展方向,并通过专栏明确了具体品种,为今后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三是实施公平用电政策。我国电解铝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总体处于世界领先且企业间差异不大,但由于用电成本高,用电方式不同造成电价差异,导致高电价企业亏损严重,低电价企业产能扩张冲动难以遏制,实施公平电价、降低用电成本将是促进我国电解铝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规划》提出支持用户与电网协商降低过网费、备用容量费,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局域电网试点,构建“铝-电-网”一体化产业链。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开展局域电网试点工作交流等方式,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推进局域电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十三五”期间如何推进扩大有色金属应用?

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又要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稳定器”作用,为推进供给端结构优化、提质升级营造良好环境。当前,我国有色金属高端精深加工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材料研发、生产、设计、应用等上下游缺乏有效协作,材料性能和应用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材料初期应用面临国外同类成熟产品“优质低价”的竞争,市场培育缓慢。《规划》突出需求牵引,从加强上下游合作以及加快应用示范的角度,推进扩大应用。一是选择交通运输用铝材和镁材、建筑用铝材、油气开采和船舶海洋工程用钛材等产业基础较好、用量相对较大的品种,由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上下游合作机制,借鉴民机铝材合作机制的相关做法,协调上下游解决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产业化等制约应用的共性问题。二是选取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的关键材料品种,实施鼓励材料应用的首批次补偿机制,通过对用户的保费补贴,突破“不敢用、不好用”瓶颈,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应用进程。

八、“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复杂及深部矿山开采、主要品种冶炼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部分精深加工产品实现重大突破。但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仅为0.6%,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也未完成规划目标。行业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弱,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成本高,关键材料难以满足高端装备、信息产业等发展需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居于首位。新常态下,依靠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将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规划》将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理念贯穿于行业发展的各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设立“技术创新”专栏,明确以铝、镁、钛、铜、稀有金属等主要品种的精深加工技术,绿色冶金技术,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等为重点,实施重大项目及工程,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行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设立“智能化关键技术”、“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专栏,根据有色金属品种工艺流程复杂程度、两化融合发展基础,明确智能检测分析、矿山采选及冶炼加工智能控制等发展重点,在铜、铝、铅锌、镍、黄金等领域建设数字化矿山,在铜、铝、铅、锌等冶炼以及铜、铝等深加工领域实施智能工厂示范,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制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规划》还强调电力体制、发展模式和品牌建设创新,鼓励铝行业发展“铝-电-网”产业链,加工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展服务型制造,组建上下游合作机制,创新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冠军企业及优质优价、营销服务完善的有色金属精品。

九、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思路及主要任务是什么?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更是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规划》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努力缓解能源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主要包括: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针对行业矿山尾矿和赤泥利用水平较低、锑及小再生金属企业冶炼技术落后、重点流域和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艰巨等绿色发展“短板”,《规划》设置“技术创新”专栏,提出低成本、短流程冶炼技术,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重点。二是实施绿色制造。《规划》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设置“产业升级技改工程”、“绿色发展工程”,明确推广铜、铝、镁、钛、锆节能减排技术,改进锑等冶炼工艺、完善再生金属回收体系并提高保级利用水平,实施砷碱渣无害化处理及赤泥资源综合利用,扩大铝材等绿色产品应用等重点工作。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以来,铅锌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达标排放状况已不断好转,但是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资源枯竭矿山转型问题仍然突出,《规划》将继续强调严禁在环境敏感区域、重金属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增加重金属企业产能,确保重金属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要重点协调做好锡矿山地区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的综合整治。

原标题:《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料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有色金属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