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全文)

2016-10-27 10:21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发展路径。

一是加快引培发展主体,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面向产业链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从基础材料生产、产品研发设计、核心部件制造到智能集成、工业互联网融合等全产业链上的龙头骨干企业,完善本土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加快拓展应用市场。鼓励制造企业与应用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联合开展智能成套装备首台(套)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突破和创新工艺流程,规范技术标准。在汽车、船舶、电子等优势重点领域开展智能装备应用试点示范,扩大应用市场。

(3)空间布局。

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荆门高新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武汉市江夏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黄石(大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宜都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孝感市电子机械产业集群、鄂州市重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等载体,重点支持激光、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领域发展。

4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建设健康湖北的重要保障。增强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促进产业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重点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1)主攻方向。

生物制药。优先发展治疗性基因工程药品、单克隆抗体等药物,重点突破高通量的基因克隆表达技术、蛋白质改构和修饰技术、抗体人源化技术、大规模细胞培养与纯化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开发用于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治疗的重组蛋白质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核酸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推进新型生物疫苗的研发,推动关键技术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疫苗产品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进提升现有疫苗产品。重点开发和培育对预防、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神经类疾病等重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的药品和新型疫苗。

化学制药。研究并利用先进的合成技术、新型催化技术、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以及生物化工合成技术,改进和提高原料药生产工艺。加大力度研发防治重大、多发性疾病的创新药物,临床用量大、专利到期的通用名药新品种,以及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积极发展药物新剂型,大力推广应用化学制剂领域的缓释、控释、速释、靶向释药、透皮和粘膜给药等新技术,重点开发口服速释制剂、控释制剂、鼻腔给药制剂、脂质体等发展较快的药物剂型。

中成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打造湖北省中成药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新制剂、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等新品种。实施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培育工程,优先开发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中成药品种。研制开发适合中药制药技术的配套设备,推广应用包括提取、分离、浓缩、纯化、干燥、制剂、包装等在内的组装式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中药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强地道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快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种源繁育。

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数字化医疗设备及系统、激光类器械。大力发展生化分析及临床检验设备、疫苗培养器械、生物基因检测试剂及器具、X-CT光机、PET-CT、超声诊断仪器、激光治疗仪、无创伤或微创手术器械等新型医疗机械。加强医学影像设备、急救及外科手术设备等需求量大、应用面广的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人工耳蜗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等中高端产品。积极探索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医疗器械研发。

(2)发展路径。

一是引进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医药集团到湖北设厂建立生产基地。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激光、影像、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引入诊断试剂、诊疗仪器设备等相关的大型医疗器械企业,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国产化水平。二是支持本土企业壮大规模。支持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积极抢占全国市场,加快形成本土成长的大型医药企业。三是强化医药人才引进。制定并实施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创业项目的支持政策,在研发资金、办公场所、引进人才安家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补贴。四是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医疗设备等技术,提供生命健康管理服务。

(3)空间布局。

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宜昌医药产业集群、石首楚源医药产业集群、蕲春李时珍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天门医药产业集群、黄石(阳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十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武穴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等载体,重点加快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成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

5航空航天。

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航空航天技术、装备、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工艺、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规模提高到1000亿元。

(1)主攻方向。

航空装备。巩固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浮空飞行器等特种飞行器设计与研发在国内的主导优势地位,积极拓展试验、总装集成、试飞等业务。建立水面飞行器、高性能轻型直升飞机、轻型飞机等通用飞机的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体系,推动轻型航空器核心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依托中航工业特飞所,重点发展水上飞机、浮空飞行器等特种飞行器。大力发展固定翼、旋翼、柔翼等各类无人机及地面站和通讯指挥车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加快无人机产品向多用途高性能领域扩展,大力促进无人机在航空测绘、灾害应急侦察、电力和道路巡线等方面的应用。大力发展飞机维修、客机改货机等业务。完善飞机座椅产业配套并向航空内饰等产业链延伸,巩固航空仪表的技术优势并提高产业化应用水平,推动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等航空生命安全领域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水平,促进军用航空救生器材向民用航空、通用航空领域扩展。鼓励发展航空机载电源、电子器件、传感器、惯性器件、多功能显示器、变流器、变压器、蓄电池、照明装置等航空电子设备及元器件,重点发展环控系统、燃油系统、防/除冰系统、液压系统等关键机电系统,积极发展商用飞机客舱系统及各类机载系统,着力突破高集成度通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通用航空飞机座舱线控系统、飞控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与网络系统、光电探测系统、综合惯性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航电系统。大力发展飞机维修、客机改货机等业务。

航天装备。加快推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以快舟运载火箭为基础,发展低成本、系列化固体运载火箭,探索研制绿色新型液体运载火箭,面向微小卫星提供廉价快速、响应灵活的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形成面向国内外的市场化、商业化航天发射服务能力。通过运载火箭产业的发展,带动航天动力、材料、自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通讯、元器件、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卫星平台及载荷,突破小卫星、微纳卫星、卫星组网等核心技术,发展低轨通信卫星、低轨遥感卫星、导航增强卫星等,建成我国商用卫星研发制造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快卫星运营服务、空间数据应用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信息综合服务等领域发展。促进卫星在导航定位、测绘遥感、环境减灾、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带动位置服务产品、移动终端装备、芯片、通信、软件等其它产业的发展。开展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推广与产业培育,打通空间信息应用产业链。围绕固体火箭发射和商业化卫星在轨运维需求,开展地面发射、测控装备的研发制造,重点加快移动发射装置、地面接收、测控装置、遥测、越野机动等领域发展,形成地面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发展路径。

一是打造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核心产业链。发展运载火箭、卫星、发射服务及应用、地面装备及制造等产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同时带动和辐射上下游产业。二是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波音、空客以及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在鄂布局。三是促进军民结合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军工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军民结合产业的深度发展,在航空航天各重点领域形成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

(3)空间布局。

航空产业着力构建“1-3-5”发展总体格局,着力打造三条航空产业经济带,即鄂北航空产业经济带、鄂南航空产业经济带、鄂东航空产业经济带,沿航空产业经济带规划发展航空研发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运营、飞行员培训、飞机托管保养、航空旅游等航空产业经济。重点在武汉、襄阳、宜昌、荆州、黄冈、荆门等地规划建设若干个航空技术与产品研发基地、航空器整机制造基地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依托武汉天河机场、顺丰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建设一批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及航空服务综合基地,开展FBO(固定运营基地)、MRO(维护维修检修)、航油航材供应、航空培训、航空应急救援等各种综合性航空服务业务。依托荆门航空产业园,发展重载飞艇、轻型运动飞机等。

航天产业形成以新洲区阳逻商业航天城为核心,以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武汉院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等为支撑,辐射孝感、远安、襄阳及整个武汉城市圈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余热回收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