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技术正文

【干货】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附问题解答)

2016-11-10 09:59来源:水世界社区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 水力停留时间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

延长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后,其NH3-N去除效果略有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异养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对可能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形成竞争关系,导致厌氧氨氧化菌活性降低,去除氨氮效果下降。

5.2.3 水解酸化工艺对后续处理的影响

(1)水解酸化池出水B/C值的提高,使得出水中溶解性的COD比例提高,同时反应器内高的污泥浓度起到了良好的截留水解作用,在有机物通过时将其吸附截留,增加了有机物的停留时间,提高了难降解物质和不易降解物质的可降解性,消除了难降解物质对后续生化处理的抑制性。

(2)水解酸化池NH3-N去除率能稳定达到32.13%,水解酸化池出水氨氮基本保证在20mg/l,降低了后续工艺的氨氮负荷,提高了出水的稳定性。

(3)水解酸化池水解后的溶解性COD和BOD5数量增多,可生化性强,利于后续好氧处理,后续需氧量也大大降低,气水比保持在3.96:1,即可保证碳化和硝化的需氧量,降低了后续的运行费用[4]。

(4)水解酸化池在截留大量悬浮物和去除部分BOD5的同时,对污泥还有一定的水解率[5],通过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长时间的运行发现,水解酸化池理论产泥量在19044kg/d,而实际处理泥量在13974kg/d,根据计算污泥水解率约在26.6%;以体积计算,污泥水解率在28.4%,减轻了脱水机的运行负荷,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由此可以看出水解酸化池57.62%的COD去除率,其中一部分通过剩余污泥进行排放,其他可能通过硫酸盐还原、氢气的产生等途径降解。

5.2.4水解酸化工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从目前运行来看,水解酸化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进水COD为1110mg/l时,仍能保证出水在233mg/l,能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作用;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短,土建费用较低,而且运行费用低,无任何电耗,污泥水解率高,减少脱水机运行时间,降低能耗,因此水解酸化池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要远远超过其他预处理工艺。

6、结语

(1)水解酸化池COD平均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B/C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降低后续工艺的能耗,同时对污泥还有一定的水解作用,因此能达到良好的强化预处理作用。

(2)水解酸化池有较高的稳定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保证后续工艺的稳定性。而且运行成本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3)水解酸化池对氨氮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平均在32.13%,可能存在厌氧氨氧化的现象,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4)在工程放大问题上,水解酸化池如何提供良好的布水方式以及排泥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工程验证和模拟试验研究。

(5)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解酸化池的影响明显,需进一步的对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确定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

水友疑问:

Dashitou1122:上文所说的厌氧氨氧化,去除氨氮的事情,您没有展开说。

我的问题:

1、前提是应该含有NO3-和NO2-的物质吧?厌氧脱氮不是在所有水经过水解酸化都会发生的吧。

2、但从您提供的资料进水当中,硝态氮的含量太低,只有2.98mg/l,而氨氮的去除量19.4mg/l。但是厌氧氨氧化的NH4+和NOx-的参与反应量只比应在:1.67---0.76之间。这样的话,硝态氮的量是不够的,也就是说理论上不可能。有机氮的含量也很低2.73,即使贡献出NOx-,也极少。所以,这个过程让我无法理解,不知您现在是否有答案?难道是进水中有溶解氧,发生自养脱氮,部分NH4+被氧化为NO2-,然后自养脱氮发生?但是自氧脱氮适合高N废水啊。我是没明白脱氮是怎么在水解酸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201212221:答案最终做了修改,厌氧氨氧化发生的概率极低,应该属于污泥吸附氨氮排出的结果。

yoruba:发生厌氧氨氧化压根不可能,除非有大量好氧水回流。

20121221:也有好氧水回流,但还是不可能。

yoruba:回流只是最基本的一项,还要亚硝酸盐积累,这点市政水做不到的。

20121221:亚硝酸盐积累有硝酸盐的话,还原应该不是问题。

关于水解酸化BOD

问题1:难生化的废水经过水解酸化后,出水BOD5是否能比进水BOD5高?

甘泉如醴:应该可以提高生化性的,出水BOD比进水BOD高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是可能的。但具体也应看是什么废水,有机物的构成,并不是所有难降解的物质都是可以通过水解酸化开环断链的。

寂寞:难降解工业废水,还真有很多水解酸化之后的B/C值升高的,水解没有去处作用。但是可生化性提高了。那个各工艺构筑物去除率的估算表,本来就是唬人的,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了。仅仅就是估算。

问题2:那么大家做设计的时候水解酸化对BOD的去除率是负数了如果用BOD负荷做设计的话设计取值岂不很难?

老唐:设计方案时,预测去除率不建议将水解酸化池独立预测,其实,可以将水解酸化池纳入后续生化单元整体预测。如水解酸化池+厌氧(UASB、IC等)整体预测;水解酸化池+好氧整体预测。

关于水解酸化池DO

寂寞:蓝天前辈说:“水解酸化的DO保持0.2--0.5的溶解氧,否则不叫水解酸化池。”想要讨论下:水解酸化池不是AO工艺中的缺氧池,,用到水解酸化的工艺,大部分就是工业废水,怎么会有DO存在?有DO存在的,一种情况是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发生厌氧反应,不进行水解反应,说白了就是不降解,加上跌水的存在,含有溶解氧。一种情况就是二沉池的水和污泥,回流到了水解酸化池,造成了水解池的溶解氧的存在。

xinpai1999:运行中水解池,停留时间3小时,无搅拌及曝气,溶氧监测为0.2mg/L以下。溶解氧由进水(开放式河道)、曝气沉砂池和滤池反洗(曝气)带来。

水世界蓝天:上文所指DO范围一般指没有填料的,但也可以作为有填料的参考指标。需要不需要DO,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水解菌和酸化菌是否属厌氧菌还是兼氧菌。

Double Z:水解酸化的核心不在溶解氧,关键在于有没有达到水解酸化的目的,提高污水可生化性!有些研究专门研究微溶解氧条件下水解酸化的,在UASB之父自传中,也提到了微溶解氧的一些好处。只要能够提高污水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池效果就达到了,至于是厌氧还是缺氧甚至好氧,那些都是浮云!毕竟一个池子里面是有很多微环境的。

延伸阅读: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原标题: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附问题解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水解酸化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