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从环评“小家”走向综合型环保咨询的“大家” 环评改革后 企业是时候转型了

2016-11-21 10:12来源:环保人作者:林广清 高工关键词:环评排污许可环境违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引言:原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说过:顺应深化改革形势,发挥行业专业优势,推进环评向环境咨询服务转型。当前环评的发展应从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向以排污许可证为主的“环保管家”全方位环境综合咨询服务转化。

一、环评有弱化的趋势

1、艰巨的清理整顿环境违法违规项目任务,弱化环评

由于历史原因,全国各地均遗留着大量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急需分类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完善环保手续。而经近期集中时间的清理整顿,多数地区仍然进展缓慢。

环保部督查组进驻广东督查时,广东清理出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68917个,截至10月份完成清理整顿项目14490个。由此指出:广东省建设项目清理整顿进展缓慢。

“目前,清理整顿工作只完成21%,各地市之间进展不平衡,进展快的完成比例不足70%,进展慢的完成率为零。”环保部督查组指出,汕头、梅州、惠州、汕尾、阳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等9个市共计未完成整改项目36465个,占全省未完成整改的67%,完成率都不足辖区任务的15%,特别是梅州、清远、潮州、阳江、汕尾5个市完成率分别为0、0.21%、1.67%、2.20%、2.98%,工作严重滞后。

肿么办?为落实环保部督查组整改要求,广东省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做好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16〕554号),要求各地统一规格,强化清理,简化手续,确保在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任务。

尽管环评法实施以来,环评得到高速发展,但从建设项目清理整顿的艰巨性中可以看到,高门槛的环评准入对于日常环保管理的瓶颈作用日益突显。业内人士深刻感受到,弱化环评是大趋势。

2、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淡化环评

作为环保系统两项最基本也是最强的行政许可,环评审批重在准入,排污许可重在管理,一直以来我们惯性地重审核,轻管理。新《环保法》实施后,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状况依然不乐观,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仍多为抽象宏观规定,对于制度具体内容、排污量的监测与核定等具体操作内容还欠缺程序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而执法能力无法跟上,致使困难重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将其作为一条单独提出具有深刻含义,是环境管理的重大变革,确立排污许可制的核心管理地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开排污许可制度,进而形成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要形成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有两个例子值得借鉴。一是国际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模式。国际上,排污许可证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环境管理制度,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诸多良好的实践,而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排污许可证制度,至今依然无法完全与环境管理相融合。借鉴国外模式优化我国环境管理,实施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提上日程。二是环评制度的前车之鉴。去年起,有环境污染“防火墙”的环评制度已经开始改革,十分“强势”的环评制度逐渐被简化淡化,但多年来形成的环评领域是一个成熟的系统,集结了大量的环保高端人才,形成了各种规范办事程序和科学研究制度,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排污许可制度在强化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时,可从环评领域中得到启发和示警,充分吸取环评的前车之鉴。

国家正通过顶层设计,逐级而下,形成可操作性的排污许可证核心制度,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已经形成共识,环评进一步淡化。

二、简化精炼,环评的业务量将大幅缩水

自《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公布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环评改革,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由此,环评机构已经从庞大的环保系统内事业单位集团向市场专业服务的环保咨询团队转化,《“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也相应调整了环评的方向,而修订完成的《环评法》、修订中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正在征求意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办法》等一系列环评改革配套规范的出台实施,将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环评手续。

随着环评的深化改革,简化手续,环评业务量将大幅缩水。简化后的环评应当是精英环评,在核心问题和关键部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守好环保准入第一关。

三、环评发展方向的思考

原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给环评支招:顺应深化改革形势,发挥行业专业优势,推进环评向环境咨询服务转型。当前环评的发展应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向排污许可证为主的环保管家全方位的环境综合咨询服务。

不管是国家上层建筑还是环评机构,无论是环评审批机关还是环评职业人员,都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一是打造精英环评。由于环保权力的过快扩张和顶层设计的缺陷,长期的沉重包袱和环评人的强迫症使环评成为了一个臃肿不堪的胖子,动辄两、三百页的环评报告书应当瘦身减肥,回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本质,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守好环保准入门槛。二是多向发展,综合服务。环境保护已经为公众所认同,其服务领域包含的领域相当广阔,环评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多领域推进,拓展包括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环境规划等业务,尤其要紧跟国家环保改革的步伐,做足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保管理体系的咨询管家这一文章。三是发掘与企业审计制度一样的定期定时服务,逐步告别接受委托而无法预料的叫卖式服务,争取年度咨询服务计划可以纳入预算。如上市公司上市融资的环境表现评估报告及年度企业环境报告,与排污许可对应的排污权审计,还有二年一审核、三年一修订的清洁生产审核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服务等等。

四、展望环评人:借鉴司法制度,建立环境综合咨询精英队伍

很多人感言,经过环评历练之后,再从事其它环保工作,天空飞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依目前情况,环评工程师依然是环保领域中含金量最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取决于国家对考试通过率的把控,使这一领域的门槛很高,另一方面是从事环评的人通过日复一日的锤炼,已经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比较熟悉地掌握整个环保知识体系。

但随着环保制度的改革和环评的弱化转型,环评工程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环保综合咨询的需求,必须有一个华丽转身,从环评“小家”走向综合型环保咨询的“大家”,以环评工程师职业制度为基础的环保职业资格呼之欲出。

司法领域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2002年以前,律师资格考试只针对从业律师,自2002年司法改革后,吸收检察官考试和法官考试两类系统内部职业资格考试考核,改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规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担任公证员和取得律师资格都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而最新的司法改革又将实施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将司法考试制度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这是环保部和广大环评人可以借鉴的好例子。以高规格、高门槛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为基础,统筹环保职业资格考试,开展环保综合咨询服务,在环保管理业务重要岗位上实施环保职业资格准入,把以前的环评工程师纳入业内管理人员范围,以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环保职业准入制度。

延伸阅读:

意义重大|环评改革要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

原标题:从环评“小家”走向综合型环保咨询的“大家”!环评改革后,企业是时候转型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评查看更多>排污许可查看更多>环境违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