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发改委《关于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

2016-11-30 11:01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建立耕地质量考核制度

完善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按照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并重的要求,完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强化耕地质量考核和评价。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开展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设定耕地质量水平基期,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作为政府考核评价依据。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耕地经营记录制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探索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在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对经营期内造成耕地地力降低的,限制其享受有关支农政策。

3、建立和完善耕地休养生息支持政策

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助政策,支持各类农业经营者因地制宜采取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机械深耕(松)、秸秆还田、轮作等措施,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等工作。落实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对轮作休耕试点予以补助支持,补助资金分配到省,由省里按照试点任务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或折粮实物补助的方式,落实到县乡,兑现到农户。合理确定补助标准,轮作要保证农民种植收益不降低,休耕要与原有的种植收益相当、不影响农民收入。支持试点地区农民转移就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建立耕地休养生息保障约束机制

完善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探索建立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各项措施的监督考核,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保养耕地,防治农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严格农业用水管理,以水定植;与耕地休养生息制度相适应,完善农业投入、农业补贴、粮食收储、农业保险等支农政策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引导农民科学安排种植。

5、加快建立耕地污染防控治理体系

逐步构建防治并重、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控治理体系和长效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担责”、 “谁破坏谁修复”的要求,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污染源监管,防止工业企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废物处理处置等对耕地环境造成影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治理新模式。建立治理工程与项目定期监测评估制度。

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

以保障草原生态安全、实现草畜平衡和草原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通过“禁”、“休”、“轮”、“种”等综合措施,加快建立以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草原监测评价考核制度为主体的草原休养生息制度体系,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草原因地制宜开展保护治理,恢复草原植被,减少人为扰动对草原的破坏,强化草原在区域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格局。

(一)主要任务

1、禁牧

对生态极为脆弱、退化严重、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依据《休牧和禁牧技术规程》,对草原实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加强草原围栏和棚圈建设,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实现禁牧不禁养。到 2020 年,草原禁牧面积控制在 4.8 亿亩,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2.7 亿亩、青藏高寒草原区 1.95 亿亩、南方草地区 0.15 亿亩。到 2030 年,建立科学规范的草原禁牧制度。

2、休牧

根据草原资源状况和牧草生物特性,依据《休牧和禁牧技术规程》确定时限,采取季节性休牧的方式,减轻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以核定天然草原产草量为基础,拓宽饲草料来源,增加优质人工饲草供给,以草定畜、草畜配套,推动农牧结合、优势互补,实现草畜间的动态平衡。到 2020 年,实现草原休牧面积 19.44 亿亩,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12.6 亿亩、青藏高寒草原区 6.3 亿亩、南方草地区 0.54 亿亩。到 2030 年,建立稳定的草原休牧制度。

3、划区轮牧

根据草原资源状况和牧草长势情况,通过围栏和饲草基地建设,科学地将草原放牧场划分为若干区,用养轮换,改善植物生存环境,促进草原植被生长和发育。到 2020 年,草原划区轮牧面积 4.2 亿亩,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2.7 亿亩、青藏高寒草原区 1.2 亿亩、南方草地区 0.3 亿亩。到 2030 年,建立稳定的草原划区轮牧制度,全国天然草原利用方式以划区轮牧为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修复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