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正文

地下水污染取样分析中水—NAPL界面问题

2016-12-21 13:11来源:地下水环境作者:任增莹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环境有机污染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非水相液体污染物(NAPL)进入地下水环境中,有可能以4种形式:溶解相、残余相、气相,以及自由相。当大量NAPL泄露进入地下水含水层后,密度比水小的LNAPL污染物容易“漂浮”在地下水水面上,在含水层上部地下水位附近聚集;而相对重的DNAPL污染物则趋向于向下垂向迁移,在含水层底板聚集,正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油-水界面仪测定自由相NAPL的空间分布,为收集和修复提供依据。一般来说LNAPL自由相的分布测定相对容易,而DNAPL自由相的测定由于地层条件等方面的因素非常困难。

LNAPL和DNAPL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示意图

在实际地下水污染中,往往存在多种污染物,如既有LNAPL又有DNAPL污染物,由于有机污染物之间具有互溶增溶作用,使得混合后的NAPs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规律复杂化,它的迁移既有可能类似于LNAPL污染物,又有可能类似于DNAPL污染物,这与混合的NAPLs污染物的密度、体积等有关。混合的NAPLs污染物的密度决定着其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如果各NAPL污染物混合后其体积可以叠加,可由下式表达:

如果混合后的NAPLs的密度大于1,则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与DNAPL污染物类似,如果混合后的NAPLs的密度小于1,则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与LNAPL污染物类似。NAPLs从包气带向地下水迁移,首先要满足包气带介质中对污染物的“截留”,然后继续向下迁移,在地下水位以上的毛细带聚集,需要突破毛细力作用进入地下水中,这在较细的地层介质中尤为明显。

延伸阅读:

PPT|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控制与修复研究进展

原标题:地下水污染取样分析中水—NAPL界面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污染查看更多>地下水环境查看更多>有机污染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