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规划》印发(全文)

2017-01-01 11:2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碳排放温室气体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探索开展低碳商业试点建设

结合省级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商场、宾馆、餐饮、影剧院等商业机构开展试点。创新营销理念和模式,加强节能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推广应用,引导顾客低碳消费,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强化低碳运营和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试点商业机构二氧化碳排放。研究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推行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引导社会低碳消费。

(九)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1.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机制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部署和进度安排,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依托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组成员和相关研究机构成立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探索建立与试点碳市场的沟通分享机制,积极向试点地区学习,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碳市场相关制度建设和准备工作。

2.研究参与碳交易行业范围和企业标准

加快推进我省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参照国家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及标准,重点实施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五大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结合我省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直报工作的开展,参照国家确定的碳交易行业范围和企业标准,研究制定我省碳交易行业范围和企业标准。

3.探索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总量和分配制度

根据我省“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任务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阶段,确定交易范围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目标。根据各年度总量目标,综合考虑纳入碳交易范围各企业历史排放水平、已采取的节能减碳措施、减碳潜力和未来发展计划等,探索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分配制度。

4.开展碳排放数据盘查

研究出台我省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办法和核查规则,遴选并积极培育具备基础的第三方核查机构,根据国家要求对纳入碳交易的企业开展碳排放历史数据的盘查。在完成纳入碳交易企业数据盘查的同时,探索其他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盘查。

5.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

制定详细培训计划,针对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第三方核查机构、交易机构等不同对象,深入开展多层次、大面积、针对性强的碳交易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各方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认识水平与参与能力。积极培育企业核算报告人员、第三方核查人员、碳交易员等建立碳市场所需人才,培养省级碳交易专家技术支撑队伍。加强对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宣传力度,推动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为碳交易市场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强化低碳发展科技创新

1.建立低碳发展技术体系

以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主要耗能领域单项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为重点,建立我省低碳发展技术体系。

传统能源领域。重点攻克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基低碳替代燃料生产等传统能源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推进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可再生能源领域。重点研究低成本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燃料电池、水电、生物质能、沼气等技术的开发利用。

工业领域。重点开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工业余压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原料燃料替代技术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究。

交通和建筑领域。重点开展能源替代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产业化及动力电池突破计划。建筑领域重点研发集中供热采暖末端的室温调节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分布式能源应用技术;鼓励研究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低碳建筑材料。

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依托我省农林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加快研发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和动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适合我省的农业秸秆与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与利用技术;积极开展林业等生物固碳技术和各类固碳工程技术研究,提升固碳效果,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2.制定低碳技术政策和标准

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结合《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组织开展低碳技术体系调研工作,明晰低碳技术发展路径,探索编制适合我省低碳发展的《山西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对进入目录的节能低碳技术,在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编制低碳产业技术创新链。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林业等领域低碳发展情况,梳理产业链中的创新点,编制低碳产业技术创新链,提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形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在科技规划中予以重点支持。

编制低碳技术标准和规范。支持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参与编制减碳技术、零碳技术和去碳技术等低碳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构建我省低碳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鼓励低碳技术专利申报。制定低碳技术专利申报奖励办法,鼓励低碳技术专利申报,逐步形成技术方向明晰、技术标准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申报显著活跃、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明显提高的低碳技术发展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低碳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支持我省企业开展低碳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低碳技术。

3.低碳发展科研平台和学科建设

建设国际性低碳技术创新高地。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低碳研发平台为载体,依托省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按照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要求,以“产研一体、产城一体、产融一体”为特征,建设国际性低碳技术创新高地,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把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低碳发展的引擎,将我省逐步打造成为国际性低碳技术创新高地。

搭建多元化低碳科研平台。鼓励大型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低碳技术创新联盟;依托省内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光电、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储能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多种低碳科研平台,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低碳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低碳技术孵化器和研发基地等;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建立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平台;加快低碳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设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