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案例】深度剖析!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之公共建筑

2017-01-16 10:45来源:海绵城市网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公共建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涟漪植栽区中分别间隔铺设着砾石、护根和陶粒三种不同的铺装材料,以确保其高度渗水性;

3、坐椅式挡土墙围合着涟漪植栽区;

4、园内其它区域铺设着风化花岗岩,形成透水路面。

园区第二区块的独立性雨水管理系统图示

雨水管理系统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将从周边区域收集而来的雨水抽送至建筑屋顶,使雨水在屋顶阶式湿地、生态草沟及澄清池之间进行循环。

雨水园及远处的风车景致。

园中风车装置的设置旨在利用风能并通过PVC管道将中央池塘的水源引至8米高的屋顶湿地。

屋顶阶式湿地图示

1、在现有屋顶上建造阶式湿地可使雨水穿流于湿地萱草丛中,为植物的修复及通风创造可能性;

延伸阅读:

盘点: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

海绵城市的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收水、蓄水和用水

原标题:【案例】深度剖析!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公共建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公共建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