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触手可及的常见物质,也是构成世界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土壤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对土壤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土壤侵蚀修复监测已箭在弦上,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修复总算是步入正轨。
盘点用于土壤侵蚀修复监测的技术方法
自开始土壤侵蚀研究以来,土壤侵蚀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常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径流小区法、侵蚀针法、水文法、模型估算法和遥感解译法等。常规方法野外工作量大、效率低、周期长,不能适应现代土壤侵蚀监测高时效性、自动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土壤侵蚀监测技术出现多学科的交叉结合,监测精度也由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和精确定量的提升。先进的多元数据遥感监测、航拍技术、多孔径雷达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等开始融入土壤侵蚀监测领域。
*核素示踪*
随着核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核素示踪成为土壤侵蚀监测的一种新方法。核素示踪在不改变原地貌、不需要固定的野外观测设施的条件下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表达,具有成本小,劳动强度低,分析和量化精度高等特点。
*沉积泥沙反演*
湖泊或塘库沉积泥沙是流域侵蚀土壤的汇,记录流域近期环境变化。泥沙反演法利用保存在湖泊或塘库泥沙沉积序列中的各种信息来重构流域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
*现代原位监测*
随着现代数据采集、无线传输和数据自动分析技术的发展,现代原位观测成为土壤侵蚀监测发展的新方向。不同于径流小区、侵蚀针等传统原位监测技术,以土壤侵蚀自动监测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原位监测满足了监测数据时效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适应系统化、自动化需求,基于光电探测、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等技术,集气象、水文、土壤、泥沙、水质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管理、评价和输出为一体的立体监测平台。
*现代地形测量*
土壤侵蚀和沉积在地形上表现出细微变化,现代地形测量技术监测土壤侵蚀和沉积的前提是能够甄别出这种微地形变化,即满足精度要求。传统土壤侵蚀调查借助地形图在野外目视判读勾绘侵蚀图斑,只能实现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价。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传统方法费时费力,精度低的缺点。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不接触被测目标,不对流域坡面产生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若干点数据,进行高精度的三维逆向模拟,重建目标的全景三维数据或模型。基本原理是由激光脉冲二极管周期性发射出激光脉冲经旋转棱镜射向目标,电子扫描探测器接受并记录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产生接受信号,光学编码器记录整个过程的时间差和激光脉冲角度,微电脑根据距离和角度计算采集点三维信息。目标范围内连续扫描便形成“点云”数据,经后处理软件对“点云”处理,转换成绝对坐标系中的模型并以多种格式输出。土壤侵蚀监测对2个时相的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配准和叠加处理,分析计算土壤侵蚀和沉积量。
*差分GPS*
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实时动态测量技术采用实时处理2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实时三维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基本原理是:2台GPS接收机分别作为基准站和流动站并同时保持对5颗以上卫星的跟踪。基准站接收机将所有可见卫星观测值通过无线电实时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处理本机和来自基准站接收机的卫星观测数据,计算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利用GPS获取目标多时相DEM 并将其配准到同一坐标系,对比获取目标的土壤侵蚀量或沉积量。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技术发展到当代,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3个发展阶段。特别是数字摄影测量的出现,融合了摄影测量和数字影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技术,将摄取对象以数字方式表达。GPS辅助动态精密定位,实现空中自动三角测量,提高摄影测量的效率和精度,即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和设在地面多个基准站的GPS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摄站的三维坐标,将其视为附加摄影测量观测值引入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中,以空中控制代替地面控制来进行区域网平差。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SAR)以飞机或者卫星为搭载平台,通过接受能动微波传感器发射微波被地面反射的信息来判断地表的起伏和特征。SAR 同时还记录反射电磁波的相位信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InSAR )是将SAR 单视复数( SLC )影像中的相位信息提取出来,进行相位干涉处理得到目标点三维信息。
*低空无人飞行器遥感系统*
低空无人飞行器遥感是随计算机、GPS 和飞行控制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遥感测量系统,集飞行器控制技术、遥感传感技术、通讯技术、GPS 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以无人飞行器为飞行平台,高分辨率数字遥感设备为机载传感器,获取低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性能稳定、质量轻的无人驾驶飞行平台是该系统的基本硬件设施。遥感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用于获取遥感影像,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电侵蚀针系统*
光电侵蚀针是在一个透明的聚丙烯管中依次排列的一组光电池感应可见光,入射子激光发出的光生载流子在外加偏压下进入外电路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形成可测光电流,根据探针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与探针暴露长度正比例关系推算侵蚀深度。光电侵蚀针可自动监测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连续记录地貌变化。土壤侵蚀监测技术众多,不同的方法有其适用的时空尺度和前提。实践证明,三维激光扫描、差分GPS、核素示踪、沉积泥沙反演、自动测量系统等一批新方法和新技术适应土壤侵蚀监测的理论发展和实际需要,具有巨大的潜力,是今后土壤侵蚀监测研究的方向。现今,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在不断提高,监测成果不断积累,有力地支持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随着土壤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所需要的技术已经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动态监测模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2月14日,嘉兴市政府印发《嘉兴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嘉兴市区PM2.5平均浓度达到26微克/立方米,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完成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目标。《计划》还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无法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燃煤火电、自备燃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加快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设置方案》,在全国共布设16400个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补齐地面生态质量监测短板。结合已布设的171个生态质量
“系统显示,铁塔倾斜角度在运规允许范围内,运行正常。”近日,在湖北宜昌五峰长乐坪镇±800千伏祁韶线3813号杆塔下,运维人员席保、丁枭雄通过输电铁塔形变广域高精度遥感监测系统认真核对铁塔偏移数据。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研发应用输电铁塔形变广域高精度遥感监测关键技术,保障输电线路安
时间:2025年8月8-10日地点: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主办单位广东省粤港澳经贸合作交流促进会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武汉鸿威国博会展有限公司【展览范围】1、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展区:污水/废水处理、污泥处置、材料药剂、膜与膜组件/膜分离设备、净水设备、海水淡化、过滤设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1月18日印发《池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池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因细颗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因臭氧(O3)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
【关键词】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划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融入法治监督体系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支持检察听证【要旨】检察机关办理江河湖泊等跨行政区划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可以由上级检察机关统筹不同地方检察机关一体办案、综合履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开展线索摸排和调查取证,依法开展行政公益
近日,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研究人员完成了输电铁塔形变广域高精度遥感监测系统的软件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该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输电铁塔形变广域高精度遥感监测系统由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主导研发,为及时、准确发现铁塔形变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分为四章共四十条,坚持“分级分类、差别管理,规范程序、依法监管,做好衔接、系统谋划”的原则,围绕明确入河排污口管理职责、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本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入河排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4〕22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推动矿井水源头保护、分类处理、综合利用进行了系统部署,对新发展阶段加
10月21日,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征求《重庆市林业局关于规范光伏项目使用草地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全市草原资源现状与生态状况评估情况,将基本草原和基本草原以外属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草原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科学地界定了人与自然和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内生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王夏晖等,2015),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生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的资源环境要
导语: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来源:农村日报,原标题《土壤修复还需政企学研合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8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19年发展展望》。近年来,土壤健康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也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土壤健康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交流大
近年来,土壤健康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也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土壤健康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交流大会上,专家指出,目前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研究已经颇具成果,但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农民对技术的掌握方面还存在许多难题。专家建议政企学研联合起来,形成治理技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受到广泛认可,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得以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由受益者向生态利益保护者及资源开发受损者给予合理补偿,从而规范、激励人们的生态保护行为。一些典型国家在生态修复与补偿制度方面存在共性认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日益频繁,局部地区的经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所涉及的生态修复领域和园林绿化领域的发展情况、现状及竞争格局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1、生态修复领域(1)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情况及现状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生态领域存在的水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剥蚀、分离、搬运、沉积,形成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不仅造成诸如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等原生问题,还带来诸如洪水泛滥、河道淤积、水体面源污染等次生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缺乏、能源危机
背景土壤环境问题一般是指土壤退化问题,包括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贫瘠化及土壤污染等。而目前,关于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关注的重点在于土壤污染问题。陈怀满等人提出: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
近日,环保部连发四项土壤检测标准,湖南出台土壤污染修复新标填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空白,湖南也正筹建重金属污染数据库等等,政府重视程度高,土壤污染治理大幕正式开启。河北村庄怪病频发事件、上海的异地排污、天津8.12大爆炸,常外毒地等等重大事件爆发,倒逼政府出台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土壤保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