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市场正文

揭秘钢铁与环保的那些事儿

2017-02-04 09:39来源:长江证券作者:王鹤涛等关键词:脱硫雾霾钢铁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他山之石:倒逼环保,治理有效但漫长

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国钢铁行业污染治理路径,我们分析了国外钢铁行业发展历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治理方略,寄希望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减排压力触发环保投资高峰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钢铁业迅速发展,粗钢产量于1973年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当时也正值日本环境污染最严重之际,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是“四大公害诉讼”:1)由于工厂废水中的水银引起的熊本县水俣病案诉讼,2)新泻县水俣病案诉讼,3)由于工厂废水中的镉引起的“痛痛病”案诉讼,4)四日市哮喘案诉讼。

为了治理污染,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陆续颁布并实施多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辅以一定行政措施要求工厂减少排放,否则将处以罚款,对于工厂在环保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以一定的补贴。

自此,日本钢铁行业环保投资额及占设备总投资比率大幅上升,并于1976年达到峰值。细分来看,60%以上投资是针对大气污染,20%左右针对水污染。

具体而言,日本钢企治理污染途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改进生产技术,在生产流程中减少烟尘等的发生,如炼铁厂降低焦比、生产连续化、减少或控制污染源和回收利用污染物等。

二是加强环保措施,包括:

大气污染方面:1)控制硫氧化物,尽量使用低硫原料,尽可能采用含硫量少的铁矿石和焦炭炼铁;2)对焦炉和烧结设备采用烟气脱硫装置,尽可能采用高烟囱(最高达20m),使烟尘向远处扩散,降低浓度;3)为防止粉尘飞扬,在向烧结厂和焦炉运送原料的传送带上都装有防尘罩,烧结机上装上电除尘装置,原料场设有自动喷雾水枪,炼铁厂铁水沟、渣沟上设有烟罩以抽风除尘。

水污染方面:将废水通过沉淀、过滤、油水分离并除去铁皮、悬浮物,待冷却后重复使用;对焦化废水加入氢氧化钠,除去所含氮;用活性污泥法使细菌分解,除去废水中有机物。

固体污染物方面:对于高炉渣处理,多数钢铁厂在高炉附近建热泼干渣坑,炉渣直接流入渣坑,打水碎裂,然后做筑路材料、混凝土骨料、水泥原料和土壤改良剂等;对钢渣处理也以同样办法打水碎裂、筛分开提取废钢,碎渣大部分作为建材或筑路材或填海用,部分做磷肥,一部分粉渣用于烧结;其它废物也进行适当处理,实现再资源化,如废油、废酸再生,尘泥脱水造球做烧结、转炉原料,废耐火材料加工回用。

历经十数年整治,80年代中期,日本钢铁行业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指标均处于同期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大气污染方面,SO2、NO2和浮游粒子状物质排放均显著低于欧洲、美国、加拿大和西德等其他经济体。

由于数据的不可得性,从简单经济指标上来看,环保政策对于日本钢铁行业影响如下:首先,环保政策对钢铁行业规模影响不大(“行业规模”采用5家主要日本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外推得到的全行业销售收入规模)。行业规模GDP占比在1974年小幅提升至5.9%后回落至1977年的4.4%水平,与其粗钢产量见顶回落走势一致。

其次,由于环保设施对环保设备的短期投资要求较高,且规模更大的企业单位环保投资相对更低,日本钢铁行业出现了短期行业集中度上升、大型企业净利润率回升的现象。不过,由于受到石油冲击、需求下滑等中长期因素影响,行业好转并无法长期维持。

美国:环保倒逼淘汰落后设备

美国粗钢产量亦为1973年见顶,污染问题同样接踵而至,为此,20世纪70-90年代,政府颁布多项环境法以应对:1)1970年通过了“洁净空气法(CleanAirAct)",并于1977年和1990年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修订;2)1972年通过“洁净水法(CleanWaterAct)",之后又对其进行了修订。这些法律中的许多条款都涉及钢铁工业。

随后,大量资金投资于钢铁环保领域,1976年钢铁工业环境投资占比达20.4%,即使到90年代,钢铁工业建设资金约仍有15%用于环境工程。

延伸阅读:

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白皮书(2005-2015)(上)

原标题:长江大宗“拨开雾霾,探寻周期”—钢铁篇:洞悉钢铁与环保的那些事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