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十年:一个环保中国梦的真实故事

2017-02-09 10:05来源:秦朔朋友圈作者:秦朔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发电瀚蓝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念之变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时任瀚蓝环境的副总经理,主管投资业务,也是绿电的总负责人。2004年加入瀚蓝环境时,她从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角度看到供水行业空间有限,而垃圾处理业务属环保领域,有很大前景,且其与供水业务同属市政基础设施,有一定相似性,力主进军固废处理等领域。

当时的金铎,本身对环保并不内行。她看到绿电和周围邻居的关系如此紧张,就去约轻工学院的一位主任,对方拒而不见,约了几个月终于见了,对方第一件事就是让办事员甩出一叠全是污染画面的照片,黑烟、黑水、捂着鼻子的行人。后来他还带着负责“环评”(环境影响评价)的团队去看学院副院长的车,一辆白色丰田,黑尘整个覆盖。他说无法相信发电厂还能搞好。

绿电公司和轻工学院之间有一条十米宽的马路,垃圾车进厂偶尔会把一些树枝撞掉,即使清洁工马上打扫干净,轻工学院仍来投诉,说破坏了校园绿色植物。

环保产业主要涉及三个利益主体,政府、企业和周围居民。一般的模式都是企业向政府提供垃圾处理服务,政府付费,居民再向政府支付垃圾处理和处置费用。这是B2G(企业到政府)模式。问题在于,由于最终用户是居民,如果他们不信任投资运营的企业,就会反对,静坐抗议,要求企业“滚出去,离我远点”。这样的“邻避效应”持续不断地在中国各地出现。


从绿电遭遇的反对中,金铎想,谁是环境服务业的真正需求方?企业是不是只需要取得政府的业务订单就能解决问题?她意识到,如果企业不能为周围社区创造价值,得到信任,反对的浪潮终将倒逼政府退却,或者更换更好的投资人和运营商。因此一个解决垃圾焚烧问题的闭环,不能只是B2G,必须是B2G+C,也就是企业到“政府+顾客”。

在绿电管理层会议上,金铎提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必须先把自己给做扎实,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环保企业,我们自己先不要污染环境,不让污水臭气烟尘往外排,做好这个,才能计划其他。”她说,“做环保的如果自己还产生二次污染,那就不要谈环保,我觉得这是底线。”

金铎经常打比方,“如果你眼前有两杯咖啡,一杯是星巴克,一杯你不知道名字,你会选择什么?品牌的背后是信用的积累。但是如果不从现在做起,从头做起,别人怎么可能对你建立信任呢?”

由于周围都不相信绿电,无奈之下,金铎和大家想出一个“眼见为实”的办法,就是向瀚蓝环境总部申请,组织政府官员、村民代表、学院教职工代表到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日本、新加坡、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垃圾发电厂参观,亲眼见证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参观完,代表们表示,如果绿电能建成这样的质量即可接受。

十年前遭遇的反对和互动中的磨合,促使绿电定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做一个担负社会责任的企业”的文化理念,后来又提出城市好管家、行业好典范、社区好邻居的“三好企业”标准。

虽然观念的改变不能解决一切,但没有观念的改变,一切都不可能改变。

迎难而上

观念说起来容易,真要践行,并不容易。


瀚蓝环境收购环保发电厂之后,第一件事是对老厂改造。

原标题:十年:一个环保中国梦的真实故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瀚蓝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