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农村垃圾分类:一位学者的乡村实践

2017-02-09 17:29来源:中国固废网作者:易娜娜关键词: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常纪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农村垃圾分类比城市里更容易。”常纪文认为,我国东部农村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城市是“陌生人的社会”,而农村是熟人社会,宗族影响和村集体管理相结合,农村垃圾分类管理相对容易些。

2016年,常纪文曾到湖南宁乡调研,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在宁乡的一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做得很好。邻村“不服气”,村民批评外出工作的人太不关心家乡的建设。不甘下游的邻村发起了村民捐款,短短两年就募捐了500多万,其中一位少时离家现又返乡的“乡贤”,个人就捐助了70多万元。该村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变整洁,还建起了环保学校。为表彰做出贡献的村民,优秀村民家庭的照片被贴上了村里的宣传栏,还有卫生评比公示栏,这些做法大大鼓舞了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自从我们村有了分类垃圾桶,我外婆家的那个村也有了压力,也给每户配发了垃圾桶。”常纪文笑着说,朱河镇的一些村与村之间已经开始在发展上比拼。有的村比较富裕,有的村比较穷。村集体拿不出钱的,只能借助“乡贤”的力量。目前,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贤”,其力量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的十点思考

垃圾分类,让李沟村的面貌有了改观。村里发现,应该再设一个集中堆放垃圾的场所,甚至考虑在镇里建一个环保产业园,可以生产垃圾桶、垃圾车等配套设备。

如何在农村更好地推行垃圾分类,常纪文根据自身“实战”经验,总结了十个要点:

第一,农村垃圾分类需要制度化。由于文化素养等原因,普及分类仅靠“自组织”“自管理”是不行的,还需要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监管。例如村委会可以建立奖惩机制,或制定“门前三包”等制度进行约束。

第二,需要赢得地方的支持。做好农村垃圾分类,除了制度支持,还需要“村两委”支持、机构支持,并发挥“乡贤”的撬动力量。

第三,农村垃圾分类既要统一化,又要允许多元化。不同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进。在较落后的地区,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方式能够收到更好效果。

第四,农村垃圾分类也需要其他制度的配合。例如,与河长制相配合,还可以要搞“区长制”,划片管理,明确责任人。

第五,需要长效的资金来源。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

第六,要让垃圾分类收集有效益。现在,李沟村的垃圾处理费是每人每年20元。今后,可以考虑将村镇的垃圾清扫和垃圾分类管理等外包。

第七,需要建立完整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条。从垃圾分类、收运到利用处理等环节,缺一不可。

第八,农村垃圾分类的起点要高,不要太高,但不能低。配套的设备和技术要跟上。垃圾桶、垃圾车等最好实现标准化。常纪文认为,农村引进垃圾分类收集车“不是必要的”,因为可以对分类垃圾分时段收运。例如,单日收可腐烂垃圾、双日收不可腐烂垃圾,或按早、中、晚收运等。

第九,各省市应该争取尽快出台地方性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法规或是规章。

第十,欢迎住建部出台国家性的指导规范。

“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加上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行。”常纪文总结说,“农村垃圾分类,需要建立与农村自治相适应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垃圾收集处理制度。”

从垃圾分类看社会的发展转型

眼下,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垃圾分类已经广泛开展;中部地区正在进行试点;西部地区起步较晚。该如何看待我国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意义?

“不能小看垃圾分类,它反映的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它能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常纪文认为,首先,其有助于让老百姓养成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者,其有助于发挥垃圾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改善生活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其核心意义在于人的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型,这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发达阶段转型。

“农村垃圾分类,是历史的潮流,大势所趋。”常纪文谈到,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再到2016年环保部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习主席的“两山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的合力正在不断集聚形成。

后记:学者的难题与期待

听常纪文讲述他的乡村实践,深受其感染,因其治学态度,对家乡、对事业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常年工作、生活在北京,常纪文每年都会回去看看,他说监利现在已经通高速了,铁路听说也规划了,未来值得期待。他也期待着,有一天外出打拼的人们,在提及家乡的时候能够引以为豪。

他告诉记者,李沟村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监利县长得知后很高兴。监利县人大党组书记常尧阶也到了李沟村,明确表示要跟踪李沟村的发展。朱河镇镇长在多次实地调研后表示,要全力支持李沟村搞垃圾分类收集。他说:“县、镇、村共同试点,共同培育,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样板。”

“14个村小组,如果每组派一位村民代表,再加上6位村干部,一共是20人,我想组织他们到浙江金华、湖南宁乡去学习,考察垃圾分类,也好让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带头人。”春节期间,常纪文还在想法子给村民们筹集培训经费。目前,村集体经济薄弱,让村民自己掏钱培训并不现实。

现在,李沟村马路上的大的分类垃圾桶还不够用,村里想设立垃圾回收的奖惩机制还需要购置奖品……如何通过农村自我造血的机制解决经费紧缺,而不是外部捐赠解决,这既是李沟村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农村问题,同样也是摆在这位学者面前的研究难题。

原标题:农村垃圾分类:一位学者的乡村实践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农村垃圾查看更多>常纪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