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热点关注|听大咖们谈“一带一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2017-02-24 15:44来源:节能与环保杂志作者:陈向国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保护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绿色与可持续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这种共识已经逐渐超越国界,逐步走向共建的轨道。由中国政府倡导、引领,旨在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是典型范例。

去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及从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3年多的“一带一路”战略。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至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已有六十多个国家,涵盖约44亿人口。该战略的实施不仅将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对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实施这一宏伟战略?中国政府在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但践行绿色发展之路需要中国及沿线国家戮力同心,使出洪荒之力方能实现。

存在问题与挑战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甚至让人无所适从的问题。本刊综合相关观点,简单归纳如下。

其一,中资企业认识有盲区。

“‘一带一路’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有些国家对‘一带一路’有自己的理解,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中也许会增加碳排放,会污染当地环境等。有些国家很担心,中国在国外进行产能合作、能源合作,是否会带来一些溢出效应。前段时间中资企业‘走出去’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很多经验教训。”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如是说。之所以产生负面影响,原因就在于,在“一带一路”国际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在对其环境责任的认知、理解以及落实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私营中小企业尤甚。一些中国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或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从事生产、商业活动等过程中,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其经营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破坏,同时,也未把对东道国应尽的环境责任作为其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类似企业没有意识到、故意忽略甚至逃避其对东道国应尽的公司社会责任。这一情况在许多中国私营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为了实现企业短期利益最大化,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不择手段,肆意开采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东道国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野蛮开矿、滥砍滥伐及任意排污等)。上述行为严重背离了我国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宗旨,并在当地政府及民众以及国际社会引发了对“一带一路”的误解与质疑。

其二,沿线国家监管缺失。

与中国相比,由于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及法律发展阶段,因此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欠缺,关于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及违法后果也尚未形成完善的责任制度体系。换言之,这些国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传统的、眼前可见的“发展”上,而非在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可持续发展上。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主管机关对于国外企业污染当地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诸多环境违法活动常常缺乏足够的监控,环境执法力度不足;同时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往往未能充分、及时地追究相关经济、法律乃至刑事责任。此外,当地政府机关、法院拖沓的办事效率、严重的官僚主义以及腐败问题也往往进一步阻碍相关环保法律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出于吸引外资、提高当地税收收入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目的,当地政府对国际企业的诸多破坏环境行为也有意识采取过度放任之态度。当地民众虽然厌恶国际企业在当地的一系列破坏生态系统、污染自然环境的生产及商业活动,但是却未能将这些环境违法活动上升到法律层面,将之视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与行动来及时通报、监督、抑制上述环境违法行为。在此背景,一些中国的私营企业更宜忽略其企业环境责任问题,影响“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政府及企业的“绿色”形象。

其三,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虽然我国“一带一路”框架及行动纲领中明确规定、强调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注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的保全,并强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但在签署具体相关双边协议、多边协议以及沿线国家特定投资项目中有时却由于诸多原因,未能与有关国家(东道国)就投资项目所涉及的企业环境责任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从而使这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难以具体化、特定化,并常常不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这往往会阻碍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建设的中国企业正确理解、认知、执行其在东道国经营活动中应尽的环境责任,继而影响我国绿色“一带一路”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原标题:听大咖们谈“一带一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发展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