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建成绿色民航(附规划全文)

2017-03-07 13:58来源:民航资源网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民航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主要任务

以加强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有效利用市场手段,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持久有力支撑。整合国内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一)加快推进治理模式创新

建立健全绿色民航政策支撑体系。更加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行业绿色发展中的规范与促进作用,建立与法治民航相适应的政策与约束机制,在民航绿色发展中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发行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行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效益。研究建立与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相适应的支持政策和机制,以推进行业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等为重点,支持引导行业单位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建成绿色民航标准体系。建立以机场航站楼设计与建设、机场空气质量及机场周边区域航空噪声监控为主体框架的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完善和研究制定符合中国民航适航审定需要的航空器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动机噪声标准、航空替代燃料审定标准和全生命周期减排评估标准等,加强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对接。开展行业能效“领跑者”行动,补充完善行业相关标准。建立民航企业能耗与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标准与规范,有力支撑行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构建绿色民航考评激励机制。强化政府在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引导作用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民航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研究建立民航企业能耗与排放预警机制,建立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评价制度。强化指标管理,鼓励企业建立节能减排内部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建立空管部门节能减排考核激励政策机制。建立民航行业绿色发展蓝皮书发布机制,正向激励民航企业提升工作积极性。支持民航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民航节能减排考评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强部门间节能减排政策协调,探索建立行业参与中央、地方两级考核的机制,降低民航单位相关管理成本。

引入市场机制。建设行业节能减排产品服务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市场供求信息透明度。加强人才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外碳市场建设,提升民航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能力。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行业中的应用,提升行业节能减排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着力培育民航专业节能服务、碳排放交易咨询服务等企业主体。加快推动第三方核查等制度建设。

(二)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努力提升机队燃效水平。明确目标任务,推动技术改造,强化监督管理,推动航空公司将节能减排融入运行管理全链条、各方面,控制航油消耗与排放。航空公司要加快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节能减排管理架构,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基于飞行、性能、市场等数据的全过程节能管理,不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和运力配备,完善飞行与维修程序,提升燃油效率。持续推进航空器节油改造,提高地面电动化替代设备设施使用率。不断加强在碳市场、航空替代燃料等领域的战略能力储备。

着力推进机场节能减排。推动机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机场能源、资源消费计量和统计工作,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全面建成航站楼能耗监测系统并逐步提升系统智能化、可视化水平。加大机场节能改造力度,实施机场综合性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与工程,鼓励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因地制宜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逐步提升新能源在机场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推进机场节水增效,提升中水回用率和雨水利用率。加强机场固体废弃物、污水、垃圾、化学制剂等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强化新建及改扩建机场节能减排评估,坚持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建设理念,严把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关口,深化绿色内涵。

加强空管运行组织效率和保障能力。科学合理规划空域,优化空域和航路航线结构,提升航路网络容量,疏通航路拥堵。推动空域整体高效使用,完善空域灵活使用机制,推进临时航线划设和使用,缩短飞行距离。推行空管运行一体化,完善运行程序,初步实现空域管理、流量管理、管制服务一体化运行。建设中央协同决策系统,与各地区流量管理系统有效衔接;整合机场进离场管理功能,实现进离场、场面管理等运行信息共享。引接整合各地综合航迹及飞行动态数据,实现全国航班运行态势集中监控。建立管制运行安全与效率评价体系。加强航空气象和情报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实用性。

强化行业主体间工作协同。树立系统性节能减排观念,着力推动开展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等行业主体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联合规划、综合施策,努力破解制约协同运行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实现行业整体节能减排。全面规范实施飞机APU替代、机场地面车辆“油改电”专项,启动优化飞机地面滑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试点,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机场周边区域航空噪声监测与管控。

促进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节能降耗。各级行政机关要发挥带头作用,推动直属机构和民航企业办公场所开展节能减排。明确节能指标,积极采取减排降耗措施,严格控制水、电、油、气消费总量。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加快节能改造项目实施,重点抓好空调、采暖、照明、信息机房等耗能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三)扎实推进基础能力建设

开展民航绿色发展基础研究。坚持战略导向和需求导向,大力加强事关民航绿色发展全局的基础理论研究。围绕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民航低碳发展战略、民航绿色竞争力等重大问题,部署启动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努力补齐民航绿色发展理论短板。加快推进民航能耗排放基础数据库、航空环境模型等定量分析工具的开发。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依托行业院校,建立民航绿色发展智库,面向全球引入民航绿色发展领域专家和优秀人才,完善民航绿色发展决策咨询支撑体系,发挥智库机构在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以及对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构建民航节能减排政产学研用一体的科研创新网络,依托民航企业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推进民航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动民航节能减排科研成果转化。升级完善民航节能减排专家库。

强化行业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督导、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充实机构人员,提升管理能力。推进民航节能减排战略规划、技术工程、国际谈判等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节能减排专业人才资源的合作共享和合理流动。推荐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机构任职,完善配套政策,畅通回国任职通道。支持行业院校开展民航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学科建设。

(四)积极促进开放合作共赢

破除壁垒,优化绿色发展资源配置。以民航需求为导向,加强与能源、制造业等民航运输上游产业的信息沟通和政策协同,引导推动国产化装备质量和性能提升,扩大民航绿色发展有效供给。促进合作共享,建立行业内部交流平台和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民航节能减排优秀做法、研究成果、数据信息等共享与应用,提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水平。

坚持开放,深化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民航绿色发展对外战略对话,加强在行业节能减排基础研究、运行实践、新技术研发等方面交流互鉴。全面参与国际航空减排政策和规则制定,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维护我国民航发展权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发挥中非航空合作等平台作用,积极倡导区域航空运输绿色发展,提升合作内涵。重点推动绿色机场设计建设、航空公司绿色运营、国产装备与设施设备组团输出,促进中国民航节能减排标准、管理、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支持我国民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深度参与国际航空排放治理进程。

原标题: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建成绿色民航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绿色民航查看更多>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