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宏观|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

2017-03-08 10:08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正在进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基于文献统计和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突破领域、制度保障、实现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演进、实践成效、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已有研究为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律,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益指导。但是,还存在着研究比较分散、深度不够、创新性工作缺乏、方法单一等问题。新时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综合多维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加强研究的系统性,重构和创新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开展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并将“五位一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选择、制度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推向深入。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相关研究十分活跃,成果海量涌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生态文明再次成为当前学术界及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的若干重要领域,对近十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

1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基于两个维度的再认识

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大量诠释和解读,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理论逻辑各异,目前对生态文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尽管如此,从人类发展史维度(有学者称之为纵向的或广义的视角) 和现实社会系统维度(有学者称之为横向的或狭义的视角) 来定义生态文明,基本取得共识,本文试图从这两个维度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再梳理和再审视,以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脉络。

1.1 人类社会发展史维度下生态文明的内涵解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看,生态文明被看成是在反思和扬弃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工业文明”(见表1) 。基于生态哲学、环境哲学和生态现代化理论,人们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最高级的新型文明形态,如申曙光、俞可平、周生贤等,认为,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区别于工业文明的根本是人与自然关系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由此决定和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制度体系的不同。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也是自然生态的文明,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正因为如此,生态文明才是比工业文明更高级、更先进、更伟大的文明。在这个维度下,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摒弃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代之以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重塑价值体系,并对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制度安排进行生态化改造和绿色转型。

1.2 现实社会系统维度下生态文明的概念演进

基于系统论以及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整体文明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学者们也将生态文明概念放在现实社会构成的维度上来理解,认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形态中某个领域的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做出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在外延上,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文明形态相对应。理论研究则经历了从“三个文明”一起抓到“四个文明”相统一、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刘思华最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语境下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并阐述了“三个文明”建设思想,认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一起抓,黄爱宝、陈家刚、潘岳等进一步提出了“四个文明”统一论,认为,人类社会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关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也包含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是并列的关系,另一种则强调,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升华,是后者的落脚点。社会系统维度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强调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耦合,为我国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为现实社会系统的组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十七大”首次被提出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到党的“十八大”被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其地位更加突出、内涵也更加丰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事业,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进一步指向“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使生态文明的内涵更为直观和具象,也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 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反思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从生态环境建设开始,但不仅仅包括生态环境建设。

2.1 生态文明建设起步于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早已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技术与生态工程等领域,围绕污染防治、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区划和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展开,从狭义的“环境保护”研究逐步拓展到内容更为丰富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为我国实施常规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及节能减排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大量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不得不引发学者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反思。

延伸阅读:

2016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发布 雾霾问题上榜

《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全文)

原标题: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文明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