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行业分析 | 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2016-2017)

2017-04-10 10:06来源:全球环保研究网关键词:土壤修复产业污染场地土十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土壤修复市场

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进入导入期,2015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整体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足百亿。2006-2009年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增长缓慢,每年项目总数不超过20个。2010年起,项目数量增长至20-60个/年,2014年起土壤修复项目显著增长,2015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超过100个,土壤修复合同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从2007年到2015年中国土壤修复合同额从2.05亿元上升到21.28亿元,累计约为99亿元,。“十二五”期间市场发展迅速,期间土壤修复累计约为80亿元。

土壤修复可依据土地类型分为耕地修复、场地修复和矿山修复。前期出台的“土十条”对耕地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土十条”提出要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省份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治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土十条”虽未对场地修复和矿山修复提出更为具体的修复目标,但考虑到污染情况、修复需求趋势及模式,场地修复和矿山修复拥有较大增长空间。

整体来看,据全球环保研究网测算,中国“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容量为724.5亿元,其中,耕地修复150亿元,场地修复488亿元,矿山修复86.5亿元。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投资价值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通过房地产带动污染场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具备较好的盈利模式,而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盈利模式尚不明确,较为依赖财政资金。

1)污染场地修复——模式相对清晰

在城市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参与企业众多,受污染土地获得修复后拥有较高的经济价格,盈利模式清晰。

2)农业用地修复——仍处于试点阶段

相比于污染场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更为复杂,修复后的地块经济价值相对较低,项目落地仍然缓慢,目前国内企业基本处于试点阶段,行业市场仍待挖掘。在盈利模式、资金、技术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3)矿山修复领域

矿山修复尚未成为现阶段关注重点,“土十条”中未对矿山治理做重点说明,目前仍以监管防治为主。

图片:2007-2015年土壤修复项目数量及合同额;

图片:土壤修复行业投资机会对比。

二、政策环境

针对逐渐凸显的土壤污染问题,各级政府日益重视,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09年环境保护部等九部委提出《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2009〕61号),要求涉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列为环保产业十大关键技术之一;2014年,环境保护部门编制了《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其重点之一就是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2015年环保部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农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专项支出等纳入立法主要内容。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各省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这些政策都预示着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近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相关政策文件及主要内容:

延伸阅读:

深度行业调研——土壤修复行业

原标题: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2016-2017)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产业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土十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