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政策全文|《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04-26 10:4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2.1 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

继续实施2014~2015年节能减排截污次支管网工程,重点实施水乡经济区150km,石马河流域200km和长安、虎门、厚街50km共400km的节能减排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截污次支管网2015~2017年实施计划,再建约560km。规划实施全市截污次支管网2018~2020年实施计划,增加截污次支管网建设800km。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石马河、茅洲河流域内城镇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快推进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建设配套截污管网138km,切实提高运行负荷,有效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

5.2.2 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遵循提高效率、城乡并重的原则,完善全市污水系统布局,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对塘厦林村、松山湖北部、谢岗、桥头、万江、黄江、中堂、樟木头、厚街沙塘、凤岗竹塘、虎门宁州等11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扩、改建,新建东城东部污水处理厂、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2座,完善配套截污管网建设。现正在筹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总处理能力为89万吨/日,出水标准优于国标一级A标准,其中石碣沙腰项目为国标一级B标准。新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6座,建设规模2.38万吨/天。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启动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建设。

5.2.3 河涌综合整治与修复工程建设

河涌综合整治与修复包括境内河涌治理、跨界河流综合治理以及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核心任务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根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河涌整治与修复规划》、《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加快实施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水利部分)建设、茅洲河流域内河涌整治工程、长安新河、横沥仁和水综合整治工程。根据河涌特点,开展截污、清淤、护岸建设,同时加强水生态修复、岸线美化、绿化、打造亲水平台和水景观。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推进各镇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河涌。

5.2.4 加强黑臭水体整治

为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有序推进全市内河涌整治工作,根据整治内容明确、实施条件相对成熟的原则,逐年对内河涌进行整点整治,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要求,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内容包括:整治目标(COD、氨氮、总磷等各项污染物的改善目标和削减目标)、水质现状分析、通量分析、污染源分析、整治措施和进度安排等。按照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要求,推进实施10个黑臭水体的治理。

5.2.5 水文化建设

以传承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岭南特色水文化为重点,彰显水生态、水文化,建设东莞生态园、龙湾湿地公园以及水乡特色村等工程,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传承岭南特色的水文化和水环境教育基地等景观景点,开展水环境摄影、桥头镇荷花展、赛龙舟等涉水活动、深化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推动全民亲水、爱水、惜水、护水。

5.3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保障经济社会的防洪安全。在发生标准内洪水时基本不受灾,在发生标准外大洪水时将洪灾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发生特大洪水时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不受重大损失。同时,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防洪风险管理,保障生命安全,尽量减小因洪造成的损失。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验,从城市规划、建设层面更好解决好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提高易涝区排涝标准,减少内涝损失。

5.3.1 重点河流防洪体系建设

(1)石马河流域防洪体系(含潼湖围)

石马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堤防为主,支流水库与堤防相结合,辅以河道整治措施。“十三五”期间,继续遵循“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方针,加强石马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的综合整治,治理河道长度68.2km,开展马滩水闸、旗岭水闸改扩建工程及潼湖围陈屋边水闸重建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水资源管理查看更多>水环境综合整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