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政策全文|《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04-26 10:4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防洪体系

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防洪体系由水库、堤防及防洪闸组成,主要包括松木山、同沙、黄牛埔、横岗水库等防洪工程;沿河两岸堤防,东引运河上的数座水闸以及寒溪河上游可利用的滩地等,基本形成了“上蓄、中防、下排”的防洪体系。“十三五”期间,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以河道治理为主,同时,加强重要水闸的新建(改、扩建),完善防洪(潮)体系。“十三五”期间,治理重要河道长度120km,重点推进莞龙桥至峡口段、横沥中心区段、常平中心区段、虎门城区段、桥头至企石水闸段等河道整治,开展峡口水闸扩建(二期)、东引运河厚街家具大道危桥改造等工程建设。

(3)挂影洲流域综合整治

“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挂影洲围中心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道长8.6km,充分利用中心涌中上游现有排站,改善中上游排涝效果,中心涌箱涵口以上在枯水期能实现全面截污,中下游水环境活源效果明显改善。

5.3.2 沿海堤防工程

全面推进全市海堤达标加固建设,以满足保护范围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高的沿海城市、乡镇对防洪潮能力的要求。“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列入《全国海堤建设总体方案》的3宗海堤建设,建设堤长57km,全部为5万亩以上重点海堤。

5.3.3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继续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我市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试点规划》21个项目区,总投资4.17亿元。“十二五”期间,已完成项目区4个,完成投资1.11亿元。“十三五”期间,继续全面完成剩余的17个项目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完成投资3.06亿元。

5.3.4 全市内涝整治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城乡重点易涝区治理,对主干排水渠道、截洪渠、蓄涝区及水闸泵站等设施进行续建、改扩建或新建,使各涝区排涝能力达到国家排涝标准要求。重点实施东城街道下桥河片区、东江之星商业中心周边及南城街道内涝整治工程,实施常平、大朗、塘厦、长安等镇街内涝整治工程以及火车站南片排水工程、企石镇五八围排涝整治工程。

5.3.5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对原有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进行保护,不受城市开发活动的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地上、地下空间,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大型排水设施,新建一定规模“海绵体”,保持城市适宜水面率。在水乡经济区、长安新区、粤海银瓶新区等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实施低影响开发示范建设,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消减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径流系数,实现城市水文良性循环,缓解防洪排涝压力。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的衔接关系,科学谋划城市建设区与生态控制区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市河湖水系沿岸适当位置,因地制宜布设旁侧湖、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雨水径流调蓄设施,重点实施黄沙河流域、生态园等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并将试点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推广到全市,提升东莞市内涝治理水平和能力。

5.3.6 防灾减灾监测与管控

加强水文、积涝自动化监测和分析系统建设,建立三防险情灾情速报平台,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三防信息,加强预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物资装备保障,重点提高城区暴雨积水警示和快速处置能力。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策略研究,开展洪涝和台风灾害风险分析,制定超标准洪水预案,编制全市洪涝灾害风险图和重点流域防洪调度方案。根据预案组织指挥调度、抢险救灾演练,提高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防灾减灾指挥决策水平和抢险救灾能力。加强危及水务工程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与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加强水源地防范与监管,预防溺水事件发生。加大公益宣传,提升市民洪涝、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水资源管理查看更多>水环境综合整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