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钢铁业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2017-06-09 10:01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徐可可 刘航关键词:钢铁行业大气污染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提升关键仍在于经营者观念转变

这些年,杨晓东走访过京津冀地区的多家钢铁企业,他认为,钢铁企业的节能环保水平整体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同企业之间依然存在差异,表现在装备和管理水平上。“相对来说,部分民营企业的装备和管理水平差一些,在原料场、渣处理场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可改进的地方。”杨晓东表示。

杨晓东指出,当前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某些钢铁企业不能保证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存在偷排现象。“现在环保部门去现场督查,查的并不是企业有没有环保设施,而主要是查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以及企业有无偷排和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他说。

对此,杨晓东认为,只有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转变了,才能实现钢铁企业绿色化发展。“钢铁生产中污染的产生具有间歇性、阵发性的特点,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环保设施运行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做到精细化操作和管理是关键。像河钢集团、太钢集团、宝武集团这样的企业,吨钢成本中有150元以上的环保运行费用。其中,宝武集团宝钢的钢材产品深加工工序较多,环保设施运行成本会更高。与此同时,有些企业的环保成本不足50元/吨钢,环保投入明显不足,这些企业认为只要烟囱口达到排放标准就行了,其实这远远不够。”杨晓东指出,“要实现钢铁企业的绿色化,首先要实现企业经营者观念的绿色化。”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努力方向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年~2020年)》指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由605千克下降到572千克;“十三五”时期,吨钢综合能耗将由572千克下降到560千克。

对此,杨晓东评价道,钢铁行业节能水平纵向进步很大。“十三五”期间,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560千克以下是有可能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钢铁行业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目前,现有大型节能设备已经成熟,并且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钢企间推广普及。这些设备能降低成本,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很高。钢铁行业有1/3的成本是能耗成本,目前来看,从管理上挖潜来降低能耗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未来,钢铁行业要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应进一步提高余能利用水平,加快工艺装备结构调整和原料结构调整。”杨晓东指出。

“举例来说,在二次能源回收方面,大型节能技术CDQ(干法熄焦)、TRT(高炉煤气余压发电)已广泛应用,而高温高压的CDQ和干式TRT比常温常压的CDQ和湿式TRT的节能效果更好,因此,要加快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技术、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等发展。在工艺装备结构和原料结构调整方面,现在高炉入炉料80%是烧结矿(品位为55%),20%是球团矿(品位在60%以上)。如果我们尽最大可能用大型球团设备替代烧结机,在高炉中多用球团矿,将入炉品位从55%提高到60%以上,高炉焦比就会降低,整个铁前工序能耗就会下降。钢铁企业在这方面降低能耗还是有不少潜力的。”杨晓东表示。

处理好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在采访过程中,杨晓东一直在向《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强调一个观点:去产能不是去钢铁,钢铁还是要发展的,但不是规模发展,而是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他认为,我国钢铁行业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钢结构建筑、定制化制造、成套加工以及生态工业和循环型产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投资节能设备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而加强环保更多地是增加成本,产生的是环境和社会效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转型升级中的钢铁行业来说,必须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杨晓东认为,参与循环经济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例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钢铁行业的环保矛盾非常突出,这也刺激了日本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现在,日本钢铁行业除了卖钢铁产品以外,还向海外输出了很多节能环保技术,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同时,日本钢企回收利用了大量城市废物,包括报废汽车、家电和废塑料等,形成循环产业。在我国,以宝武集团宝钢为代表,2009年提出环境经营战略,确定三大任务: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其中,绿色产业即整合节能、环保技术资源,扩大技术应用范围,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实现商业价值。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自主研发出了一些技术,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没有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欧洲的经验。”他说。

“最为关键的是,钢铁行业要实现发展和环保的双赢,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杨晓东表示,“钢铁行业现在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实现绿色化发展,必须将生产发展与节能、控煤、低碳、减排、综合利用等充分结合,统筹优化,制订多目标约束下的集成解决方案,而不能将其割裂和分开解决,其中控煤是最顶端的设计。”杨晓东最后强调。

原标题:钢铁业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钢铁行业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