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宁夏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017-07-17 10:52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环境宁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全面排查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对全区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切实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的问题,对各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2017年6月底前,完成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8个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评估工作。2018年年底前,完成其余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评估工作。

加强企业监督。各地要制定和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监督性监测机制和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库。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开展自行监测。规范和加强在线监控设施运行和监管,推动市县对所有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全覆盖,并与环保部门在线监控管理系统联网。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应切实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工作,全面落实“双随机”制度,自治区环保厅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监控企业的现场抽查督查实现“全覆盖”。推进信息公开,依法公开监测信息、抽查结果、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完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拓宽公众参与监督渠道。

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污染。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在线监控等设施建设。到2017年年底前,全区依法设立的32个工业园区全部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整治超标排放企业。建立涉水排污企业环保红黄牌管理制度,结合企业自测、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和“双随机”抽查结果,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责令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经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并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自治区每季度抽查国控和区控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各地级市要每月抽查重点污染源、每季度抽查普通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并向社会公布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和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

加强企业污染防治指导。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科技厅要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完善覆盖各行业的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提高企业污染治理和管理水平。

二、强化城镇生活源污染治理

(一)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提标改造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遵循“厂网配套、泥水并重、建管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的银川市、海原县等市县,要根据城镇化发展需求,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或新建工程。加快实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在保证稳定运行并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要加快实施提标改造,2017年年底前,全区现有34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到2020年,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人工湿地等措施,进行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二)完善配套管网建设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有序推进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效率。在建或拟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配套管网,严格做到配套管网长度与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要求相适应。污水运行负荷较低的石嘴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等要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效益。到2017年年底前,银川市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

(三)强化污泥处理处置

建立污泥从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统筹考虑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在建和拟建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2017年年底前,现有2个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完成达标改造,到2020年,全区5个地级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四)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平

衔接《“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按照“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再生水生产设施及配套管网的规模及布局。结合再生水用途,选择成熟合理的再生水生产工艺。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

(五)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监管

完善投融资体制,健全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城镇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鼓励按照“厂网一体”模式运作,提升污水处理服务效能,避免“厂网不配套”、“泥水不配套”等问题。加强进出水监管,安装进出水在线监测装置,实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有效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

(六)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严格“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科学确定城镇规模和开发强度。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修复被破坏的河流、湿地、植被等,恢复城市自然生态。推进固原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全面开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水体排查,建立黑臭水体等污染严重水体清单,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人和达标期限。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城市建成区水体黑臭问题。

加强信息公开,各地市应将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达标期限、整治进展及效果等信息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水体日常维护与监管工作。确保河流长治久清。2017年年底前,实现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水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银川市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20年年底前,全区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三、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一)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

优化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品种、规模、总量。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推进规模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总结示范推广种养结合能源生态型、达标排放能源环保型以及循环利用、集中处理等畜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模式和固液分离、干粪发酵处理、污水处理等实用技术,推广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技术,提升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粪污存贮及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贮存设施比例达到85%,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改进施肥方法,推广应用有机肥料,加大商品有机肥、沼液、秸秆还田等有机养分替代力度,实现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推荐目录,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采用种子、种苗、土壤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用药,合理添加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

加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沿黄灌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沟、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人工湿地等设施,避免上灌下排造成污染物转移扩散,严禁农田退水直接进入河道污染河流水质。

(三)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农村垃圾治理、改厕及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配套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管理、运行长效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模式,加强设施管护队伍建设,确保各类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益。落实县(市、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辐射作用,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等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到2020年,实现建制镇和中心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70%;70%的行政村实现污水处理,行政村垃圾处理率达到90%。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次修正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环境查看更多>宁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