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基于“大小海绵”共存模式的体系化海绵城市绩效评估

2017-07-20 13:24来源:中国给水排水作者:任南琪等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防涝系统城市水循环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1城市发展问题的总结与凝练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广袤国土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型城市,不同的自然气候、经济、人文条件,决定了不同城市千差万别的发展历程,多年发展过程中利弊沉积所形成的症结也不尽相同。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目标在于构建适合城市的“弹性”,而在城市差异化的条件下,不同城市所构建的“弹性”也需因应城市问题,最终呈现“整体相似、导向不同、细节相异”的多样化“弹性”诉求。故针对不同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首要关键点在于评估各城市是否对本城市发展所积累的问题做到合理的系统总结和精确凝练。

从考核目标上来说,“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四项考核指标,应根据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分析论证,进而形成侧重不同的建设体系。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五项目标为出发点,根据城市条件进行整合,将其有机地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形成符合城市特色的“水论述”、“水价值观”以及“水规划建设体系”。对于山地城市,顺应其地形特色,打造山河相间、谷底流溪的原自然景观,从而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城市,应提升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突破水资源限制瓶颈;对于河网密集水系丰沛的城市,应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恢复及保育水生态系统,打造舒适宜居的滨水空间,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舒适条件;有丰富水文化的城市,应注重对相关物质遗存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创新等。

3.2“小海绵”模式本地化

“小海绵”模式主要针对“年总径流控制率”这一指标,目前该指标是通过分析我国主要城市的多年降雨统计资料、综合比较各地降雨情况而得到的推荐性指标。该指标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根据过往气象资料,简易直观地得到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但在实践“小海绵”模式时,应细化“小海绵”模式的本地实效,统合宏观控制指标与地域特点条件进行考虑,进行本地化吸纳及改进。“小海绵”模式本地化的评估方法,可着力于以下两方面:

①“小海绵”指标的本地核准与影响因子分析。“技术指南”所采用的年总径流控制率确定方法是依据近几十年的降雨数据排序而得到,同时考虑了不同区域的降雨强度及季节性因素,保障地块建设前后水文条件不变,该方法可有效用于制定管理指标。但该指标在落实到各城市/各地块时,应分析区域影响因子对“年总径流控制率”的影响。较典型的地域性影响因子有降雨连续性情况、原始土壤渗透性、地下水深度、地形坡度、原状植被覆盖状况等。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降雨主要集中于梅雨季及台风季,梅雨季为长时间连续性降雨,台风季则以短时大规模降雨为主,同时该地区地下水水位高,土壤渗水及蓄水能力低,上述因子共同影响了降雨转化为径流的实际比例。制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标准时,应认真考虑这类本地因子的影响,避免“硬套用”,实现相关指标的“软着陆”,降低“指标虚高”或“指标不足”两类风险,打造适宜本城市需求的“弹性”系统。这类校核方式可结合实测法及模型推算法等展开。

②“小海绵”技术的本地实践及示范效应评估。由于不同城市条件差异,“小海绵”技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根据各地特色条件进行调整,例如干旱缺水地区应考虑削减积蓄雨水蒸发的策略,严寒地区则考虑设施应对冬季降雪春季冻融的能力,面源污染严重区域则需提高设施对污染物的截留去除能力等。“小海绵”技术的本地化程度是衡量海绵建设是否适应本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这是由于“小海绵”技术对于我国城市建设而言,仍算是一类较新的技术。自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以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但技术由理论倡导到实践运用直至成熟化运营,需要客观的工程实践周期,故我国现阶段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包括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成果少、经验少、考验少”的问题。基于这种客观局面,需要各地认真汲取在建/已建的海绵城市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挖、深思、深省已实施的“小海绵”项目,最大化已建/在建项目对本区域的示范效应,最大化示范区对本城市的示范效应,最大化海绵试点城市对全国海绵建设的示范效应,为海绵城市的持久推进构建坚强的技术基础。

延伸阅读:

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城市防涝系统查看更多>城市水循环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