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下再大的雨也不用看海 "海绵城市"能做到吗?

2017-07-27 14:09来源:海外网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内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

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试点失败了

面对近期梅雨季节连续暴雨,“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果吗?国策君带您来看看。

6月1日,萍乡突降大暴雨,10小时内城区降雨量达到100至150毫米。6月中旬以来,萍乡接连遭遇暴雨。按照以往的管理,如此大的暴雨一定会给萍乡带来巨大的灾害。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后,老城区完成“海绵体”改造的小区和街道,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顺利通过暴雨的考验。萍乡4万多居民不再受内涝之苦。

遂宁同样也是成功案例。7月5日20时至6日10时,遂宁市出现了暴雨天气,降水分布不均,119个站点达到暴雨,其中52个站点达到大暴雨,11个站点雨量超过200毫米,如此大暴雨按理应该会造成城市内涝,但是海绵改造的遂宁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三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脚“的城市生活正在逐步实现。

自2015年4月起,住建部等三部委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但从去年的不完全统计发现,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出现内涝的城市至少有14个,占比接近50%,其中首批试点的16个城市中,至少有9个城市出现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何也会出现内涝?

“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的试点失败了。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这个示范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水利和国土海绵系统建设是根本出路。”俞孔坚说。

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这也就意味着,中央对试点城市考核的时间表是5~10年,而目前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仅两年,大部分项目还在建设中,小规模的海绵城市建成区无法解决整体城市的内涝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要消纳、减速与适应

尽管住建部2014年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但由于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与方式差异较大,只能靠试点城市自身“摸着石头过河”。

在俞孔坚看来,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有:理解不到位,没有从区域、城市和街区多个尺度系统去解决问题;部门隔阂,有些城市的观念陈旧,阻碍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被商家错误引导,以为铺渗透地砖和管道及蓄水罐就可以代表海绵城市;投资渠道不畅,只热衷争取国家补助,没意识到这是每个城市自己的义务;误以为建设成本很高,被社会投资商夸大工程,PPP模式不健全;资本主导,技术支持缺乏。

他认为,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解决。必须从国土区域系统地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问题,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跟水利、农业等整体的系统治理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只局限在城区的范围来解决。

所以,海绵城市主要是要疏通自然之筋络,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投资并不比城市绿化工程大,而且提高城市综合价值。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建造雨洪公园,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建造出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矮不同的土丘,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低洼地承接和过滤雨水,这就形成蜂窝状的海绵系统,减小城市排水管压力。建立这样的公园,造价不到一般公园的1/4。

俞孔坚特别指出,建设海绵城市有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消纳”对应的“海绵”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不转嫁异地;“减速”对应的是让水由狂野变得平静,自净并滋育万物;“适应”对应的是以柔克刚、和谐共生。更多情况下,三大关键策略组合运用,才能形成“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生态防洪和雨洪管理工程模式。

延伸阅读:

建海绵城市 看佛山七大样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城市内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