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专家:土地整治 一把刻刀多件作品

2017-08-29 13:46来源:经济网作者:胡巍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是过去许多地理读本对陕北的描述。贫瘠的黄土地,使延安一带农业生产处于低效状态;水土流失,让农民常年面对保水保肥的艰难任务。

“很多人不会想到,现在从西安到延安,山上绿色连成一片,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降雨量明显增加,当地小气候已经形成。”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总工程师贾文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延安。

前不久,他到延安考察,20多天时间里几乎每天一场雨,地表形成径流,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投资4100亿到5600亿元;建成2.3亿到3.1亿亩高标准农田

2011年,陕西省延安市试点以治沟造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工程。2013年11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复同意将延安市治沟造地纳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予以支持。项目涉及全市13个县区,建设规模50.67万亩,预计总投资48.32亿元。

贾文涛描述的那片绿色,正是多年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土地整治的成果。

“过去农民在山上种地,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针对这里的土地整治,简单说来就是‘林果上山,米粮下川’:对山上比较低效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把山下的川、沟改造为高标准农田,这样的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创造了条件。”贾文涛介绍说。

高标准农田有了,但面对水土流失,良田能否保得住?“林果上山”的目的之一就是生态建设。以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顾屯流域为例,坝地护坡上的旱作植物已形成植被,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旱能灌,涝能排,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域内水土流失问题。

“生态建设和种地从来不矛盾。”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介绍,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尤其是水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曾在政协联组会上的发言中提到,要守住耕地红线,从源头看必须努力减少占用耕地,一旦占用,核心补救措施是数量质量并重的占补平衡,而落实这一关键措施的基础就是土地整治。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其中,通过土地整治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约占60%。各地土地整治累计投入资金5500多亿元,新增粮食产能约370亿公斤,有效弥补了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农民参加土地整治劳务所得超过1100亿元,让1亿多农民得到实惠,整治区域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300多元。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对拉动投资有直接作用。据贾文涛介绍,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近年开展的土地整治拉动投资实证研究课题成果,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投资拉动效应达到3.28,即每投资1万元,可以直接拉动相关行业投资2.28万元。如果将间接拉动投资和延伸拉动投资计算在内,土地整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系数将达到4.0左右。“这还只是对农用地整理的投资,如果投资建设用地整理,拉动作用更大。”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亿到3.1亿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约需4100亿到5600亿元,需要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首先要确保财政投资主渠道,同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

上海土地整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198 企业”拆迁后,一处正在复垦中的地块。

延伸阅读:

土地整治:良好生态离不开科技支撑

原标题:专访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与总工程师贾文涛:土地整治,一把刻刀多件作品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地整治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生态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