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水质基准与标准对我国环保产业的拉动分析

2017-09-14 09:27来源:中国环境管理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水质基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标准》主要针对不同水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如饮用水源、渔业等)而制定了分类水域水质标准,但是几乎每一类水体都至少对应两类使用功能,这使得标准的限值难以同时兼顾保护人体健康和保护水生生物的需要,出现对不同保护对象“欠保护”和“过保护”问题。例如,《标准》中规定达到Ⅱ类和Ⅲ类标准的水体可用作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和渔业用水,但是,铜和锌这两项污染物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的标准值分别为0.01mg/L和0.1mg/L,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标准值均为1mg/L,而在现行《标准》中这两项污染物的Ⅱ类水体标准值却均为1mg/L,由此可见,现行《标准》中铜和锌的标准值主要考虑了保护人体健康的需要,却对水生生物的保护不足。类似地,砷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的标准值为0.05mg/L,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标准值为0.01mg/L,而《标准》中砷的Ⅱ类水体标准值却为0.05mg/L,明显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不足。水质基准研究兼顾保护水生生物和保护人体健康,将大幅地提高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基准的基础上修订《标准》,确定水污染控制方案,制定相关的水环境保护方案和政策,是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要求。

目前《标准》中涉及109个检测指标,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项目85项,其中包括特定项目80项和补充项目5项。根据近年来水质基准与标准的大量研究发现,修订《标准》,主要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依据水质基准研究成果,调整《标准》水质项目分类及部分项目的限值,达到兼顾保护水生生物和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要求;二是分级分类分区制定水质管理要求,更新水质监测与分析方法,统一协调其他涉水标准,使得限值更加科学合理;三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经济水平,将一些已有较高检出率的新型污染物纳入《标准》中,更好地改善和保护水环境质量。根据这样的思路,再依据水质基准的政策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标准》中的部分检测指标限值将会加严或放宽,例如砷、汞、镍、铬(六价)等污染物限值将放宽,锌、铜和镉等污染物限值将加严。按照平均水体超标率变化7%计算,预计将多保护我国9960km2的水域,可增加直接和间接生态服务价值1760亿元。另外,《标准》限值的更改,一定会对相关环保产业和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例如,锌是工业重要的原材料,含锌制品主要被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用锌企业和环保企业处理含锌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化学法处理效果较好,但会产生大量目前尚无较好处置办法的废渣;物理法处理费用较高,投资太大;生物法虽然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但大多还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投入市场。因此,若锌的限值加严,将会刺激环境保护产业的市场需求,倒逼环保企业处理含锌废水的技术升级,迫使费用低廉的生物法大量进入市场,促进和保障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

2.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

目前,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在我国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它不仅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治理与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的产品与技术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与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等的广义的内涵”。20世纪70年代我国环保产业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自“十五”(2000—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等同看待,对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不断上升,环保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2001年1166.7亿元迅速上升到2014年9575.5亿元,2015年下降至8806.4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也在2014年达到顶峰,为997.7亿元。但事实上,虽然治理投资总额在不断攀升,但是不同年份针对不同方面的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差异较大,城镇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仅在2001—2003年占环境污染投资治理总额的20%以上,其余年份平均占14.7%;工业污染源治理废水投资总额在2001—2003年占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的36%以上,其余年份平均占28.1%(图1)。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

延伸阅读:

2017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污水处理行业进入大建设时代 水环境综合治理成大势所趋

原标题:水质基准与标准对我国环保产业的拉动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水质基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