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解读十九大报告】为什么习总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017-10-20 08:27来源:学习小组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十九大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笔者理解,首要的内涵,即是不能再走所谓的“现代化”,或者说曾经西方传统工业文明的那一套老路,铺天盖地的高楼大厦、盘根错节的水泥石墩高架路,有绿化、没山水,有规划、没特色,有指标、没记忆、无乡愁,人与自然关系高度紧张,这不是现代化。同样,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财富增长,为解决生产过剩而推销刺激性消费所进行的“异化生产”、“异化消费”,也不是现代化,不是能够为人民群众创造可持续、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这里需要着重指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新五化”高度融合的经济新常态下,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以“分秒必争”、“日新日异”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全面融合,使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飞跃,形成先进绿色技术和生态技术,他们又促成绿色生态产业的广泛兴起。因而,坚持“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与报告中所提及的“新常态”、“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关键术语的内在逻辑一致。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顾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目标始,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30年间,这个目标在整体上坚持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在多处强化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

报告在第一部分,即“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报告在第三部分,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又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在第四部分,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又一次指出:第二个阶段,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都极大凸显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新的拓展,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应有目标和发展动力。换言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一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党的十八以来,“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同志以全球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积极推动治国理政更高视野、更广时空的全球性理念。报告在第一部分,即“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指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个表述,笔者理解,固然首先是在讲过去五年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发挥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联合国千年目标,中国执行效果最好,对全球的贡献最大。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但这里突出的靓点基于两点:一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毫无疑问,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话语、中国原创、中国表达,现在越来越在世界范围内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不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需要摒弃---或用生态文明加以改造和提升---工业文明下的伦理价值认知、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恰恰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政策经验,更有中华传统文明的古老东方生态智慧。2015年达成、2016年生效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实际上是推动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议程。这都意味着当代中国,正以自己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旗帜。理论工作者尤其要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始终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持续思考、探索和推动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重大生态理念。我们要有这样的高度和充分自信。

二、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总依据、大逻辑、大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性、全局性、历史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新战略判断。这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在第一部分,即“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都成为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最大的时代特征、时代坐标,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总依据、外部总条件、时代总格局。

如,围绕“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在第九部分,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提出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效能定位以及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工作部署,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表述是一致的,体现了党中央治理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及顶层设计、政策机制的连续性、稳定性。

又如,围绕“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报告在第四部分,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可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役之一,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生态环境是关键”是一致的。等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时代。报告同样在第一部分,即“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和这些表述,对科学把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尤其具有十分精准、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意义。

在某种意义和很大程度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源自“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变得十分突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突出,雾霾等极端天气增多,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由盼“温饱”走向盼“环保”,由求“生存”走向求“生态”,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都表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对环境权的维护、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与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生态公共产品不足、生态环保形势严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矛盾发展的态势正在逐步向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靠拢、演化。我们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报告在第二部分,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报告还分别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当今时代,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和复合型等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与此同时,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危机等挑战,全球范围,特别是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和推行“绿色新政”、“绿色经济”和“绿色增长”,并演化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话语权斗争。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与政治、经济、民生工程和国际治理、全球博弈的综合性问题,成为衡量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全面的重要砝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广大生态文明理论工作者,必须在从战略高度认知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诸范畴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特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

延伸阅读:

中共十九大开幕 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直播全文)

原标题:【解读十九大报告】为什么习总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十九大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