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砥砺前行!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环保成就一览

2017-10-20 10:16来源:中国水网关键词:生态环境PM2.5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山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实施了大水网建设,并启动了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河”生态修复。“七河”生态修复治理范围11.2万平方公里,占山西国土总面积的72%,是山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从根本上改变河流生态面貌的一项重要实践。

大气方面,山西通过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实现市区155平方公里规划区“无煤化”、市区周边1500平方公里区域“清洁化”,推进周边约1500平方公里以外区域“集约化”。临汾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清洁取暖改造、扬尘污染治理等“八大工程”总投资约820亿元,全部完成后,预计可减少燃煤量257万吨,二氧化硫5万吨,氮氧化物4.5万吨,烟尘11.2万吨。

辽宁

曾几何时,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辽河,恢复生态,成了造福子孙的千秋功业。2013年,辽河率先从全国“三河三湖”重度污染名单中退出,又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如今,从干流源头至入海口,538公里生态廊道环绕辽河。5年来,近20亿元的投入,不仅使生态环境变化巨大,沿河各地生态旅游发展也日新月异。

2012年,辽宁颁布《青山保护条例》,启动实施了青山工程,重点推进闭坑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的生态治理。5年来,仅省财政就先后投资13.5亿元,完成闭坑矿山治理7333公顷,新增森林面积14.8万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5.3万公顷。

近年来,辽宁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先后投入33.6亿元,整治村庄1400余个,受益群众500多万人。经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禽畜散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的生态村。

吉林

近年来,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实施林地清收还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沙化土地治理等,全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林业生态保障功能显著提高。

修复方面,2013年以来,吉林省实施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40万亩,西部地区湿地覆盖面积增加了15.8万公顷,形成集中连片、动态平衡的生态体系。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吉林开展了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向海、莫莫格、波罗湖等重要湿地补水6亿立方米。

黑龙江

黑龙江省依托整体性生态化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农业,向生态要红利、向绿色要发展,奋力书写“生态保护优先”和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的幸福篇章。

截至2016年底,黑龙江国有重点林区林地面积8.6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9.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1%。曾有专业机构测算表明,黑龙江森林涵养水源500多亿立方米,黑龙江森林生态及湿地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8万亿元。

上海

从2013年到2017年上半年,上海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逐年下降:62、52、53、45、42,5年下降30%。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仅2016年,上海就完成1456家工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淘汰高污染车5.7万辆,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2100余套。

2016年,以解决环境脏、乱、差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补短板”工作,被上海市委列为重点调研“一号课题”。这两年,上海每年拆除违法建筑高达5000万平方米,治理污染源、消除安全隐患各有数千处,到2016年年底腾出“干净”土地46平方公里。全市3.8万多条河道都已公布河长名单,年底将基本消除河水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

江苏

为修复水生态,作为河长制发源地的江苏,对境内所有河道、湖泊、水库等各类水域均实行河长制管理,建立起了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五级河长体系,覆盖全省村级以上10万多条河道。全省补偿断面由66个提高到112个。分类提高补偿标准,把太湖流域总磷补偿标准提高到其他地区的两倍,引导流域各地把工作重心放到除磷脱氮上来。

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15大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严格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同时,在重点区域陆续构建了太湖生态保护圈、长江生态安全带、苏中苏北生态保护网、江淮生态大走廊、湿地生态保护特区,这些构成了江苏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截至6月,全省共关闭燃煤锅炉5302个,关闭落后化工产能690家,今年将完成101个河道的治理。

浙江

浙江从2013年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最早开展河长制的试点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约4万条河流及湖泊共设立了57500多名河长。今年,由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不但明确了浙江省五级河长的职责,同时还规定,怠于履行河长职责的,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这是全国首个专门规范河长制内容的地方性法规。

此外,浙江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五水共治”“浙商回归”和处置“僵尸企业”,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仅2016年,全省就处置“僵尸企业”555家,淘汰改造落后产能企业2000家,整治脏乱差小作坊3万家。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

安徽

安徽明确提出要将“三河一湖”(皖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作为全国示范样板,设立了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基本确立、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等5个分目标,并对各项重点工程均设置了明确时间表和硬指标。以重点问题的整改促进面上环保问题的解决,着力解决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淮河流域污染、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保护、皖北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等突出问题。

5年来,安徽省加大治污力度,认真解决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向大气污染宣战,2013年岁末,我省推出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围绕工业、机动车、燃煤锅炉、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重点污染源,打出治污“组合拳”。向水污染宣战,2016年初,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实施,着眼“水缸子”“河汊子”,保障饮水安全,整治黑臭水体。作为深化改革措施,环保督察去年起实施,每两年左右对各市督察一遍,严厉查处环境违法企业、切实解决环境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定的任务。当前,全省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5%。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进入第二轮。

延伸阅读:

十大关键词:十九大报告针对环保都说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