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垃圾分类“厦门实践”全解码 2019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2017-11-29 10:57来源:厦门网作者:殷磊关键词:垃圾分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厦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设施配套为轴

2019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党的十九大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离不开末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过硬的硬件设备支撑。近年来,按照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的要求,市政园林部门加大力度补短板,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为垃圾分类的“厦门实践”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避免了分类后的垃圾“埋在一处、烧在一起”。


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市垃分办 供图)


▲市商务局宣传推广“以箱置桶”模式。(市垃分办 供图)


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市垃分办 供图)

为实现源头分类后的垃圾分类处理,近年来厦门市建成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厂、2座大件垃圾处理厂、1座工业废物处置中心,能够为前期的垃圾分类提供基础的处理保障。

厦门计划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处理厂、东(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新增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力争到2019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7750吨/日。

垃圾转运建立分类直运模式

全市规划运行厨余垃圾运输线路41条

去年以来,厦门逐步建立起“垃圾分类直运”的模式。像公交车那样,设置固定的行驶线路和站点,由专门的分类垃圾收运车定时到各站点收垃圾,然后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这种模式就是垃圾直运。可回收物由回收企业负责上门收运,厨余垃圾按照“公交化”运行模式,定时定点收运;有害垃圾通过专用转运车进行运输;其他垃圾采取直运和转运相结合的方式运往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

为了确保“垃圾分类直运”模式的有效运行,截至11月上旬,全市已分发分类垃圾袋近1亿个、分类垃圾桶19万个,采购厨余垃圾转运车90辆,规划运行厨余垃圾运输线路41条,全市设置分类垃圾转运点1300多个,在居民生活小区设置资源回收箱316套。

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1100吨

扩建后日处理能力可达2000吨

岛内及海沧区的厨余垃圾,采取直运模式运送到后坑环卫基地处理,其他3个区直运到东部固废中心处理。其中后坑环卫基地现有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为500吨,扩建后日处理能力可达800吨;东部固废中心现有厨余(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600吨,扩建后可达1200吨,并将计划新建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

原标题:垃圾分类“厦门实践”全解码 2019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厦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