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14号)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准确掌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基本要求,以“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负责”为工作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三治一增”和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覆盖所有环境资源要素、标准规范统一、责任边界清晰、天地一体、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
满足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解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和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市环保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监测规划、统一基础站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方法和统一信息发布的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制度,以规范化的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一)整合资源,完善网络
1.整合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统一规划,建设跨行业、跨区域,涵盖大气、水、土壤、森林、生态、噪声、辐射、湿地(含滩涂湖泊水库等天然、人工湿地)等环境资源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一规范、数据互补、资源共享、科学高效的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构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监测体系和生态监测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全面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全市的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生态状况及变化情况和环境风险。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下简称: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委、市交委、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市兴蓉集团,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下同)组成。
2.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布设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构建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包含城市农村生态系统在内的生态监测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全市环境质量状况。通过手工监测、自动监测、模型演算等手段,开展全市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市环保局牵头,网络成员单位配合)
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跟踪评估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和大气污染特征与成因为目标,优化调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结合大气污染物防治网格化管理要求,以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为重点,在中心城区、郊区新城、乡镇(街道)、主要城市道路、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带、主要空气输送通道、重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构建区域空气站(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站)、网格化空气微站,开展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相关气象要素监测与预报预警,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评估能力。[市环保局牵头,市规划局、市建委、市交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气象局,各区(市)县政府配合]
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按照“河长制”要求,优化完善全市水环境监测点位,建成全市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网络,加强国省控断面、区(市)县出入境断面、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生态扣缴断面以及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带水质监测。加强从饮用水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控,2018年底前,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实现水质预警自动监测,定期监测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以浅层地下水为重点,完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全域水文监测。[市环保局牵头,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各区(市)县政府,市兴蓉集团配合]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科学布设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基础点位和风险点位并开展监测。建立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覆盖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工业园区用地、城市绿地、饮用水水源地、畜禽养殖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所等用地类型和土壤环境敏感区域;建立覆盖常规理化指标、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开展土壤(含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对土壤污染修复情况进行评估。[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农委、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林业园林局、市财政局,各区(市)县政府配合]
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建成覆盖全市各类功能区和道路交通的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逐步开展低频噪声监测与噪声频谱分析监测。利用噪声自动监测技术和设备适当增加客货运交通枢纽场站、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城市快速通道、进城高速人口密集区噪声监测。并根据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实时发布重点区域声环境监测数据。[市环保局牵头,市建委、市公安局、市交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各区(市)县政府配合]
完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在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开展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生物等环境要素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加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达到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完善预警监测点的布局,增设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实施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放射性含量在线监控;开展航空放射性监测试验,开展重点敏感源的在线监测。设置商业中心电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强辐射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机动、快速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公安局,各区(市)县政府配合]
3.健全污染源监测体系。全面实施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固定源、面源和移动源在内的污染源监测体系。通过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自动监测、统计核算等手段,开展全市污染源排放监测、评价和监控预警。加强环境执法监测能力,2018年底前,各区(市)县环境监测站全面具备对辖区重点污染源监测的能力。落实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重点排污单位实现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工业废水应当开展自行监测并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市建委、市交委、市农委,各区(市)县政府配合]
4.统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运用卫星对地观测、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和地面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开展对区(市)县行政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含滩涂湖泊水库等天然、人工湿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重要农产品产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监测、调查和评估。[市环保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各区(市)县政府配合]
(二)全市联网,信息共享
5.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统筹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建设,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标准,结合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资源整合要求,收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卫生计生、林业园林、气象等有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中产生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监测数据,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生态环境状况监测数据传输网络互联互通。(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市环保局牵头,网络成员单位配合)
6.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汇聚共享机制。在现有环保数据平台基础上,依托全市“互联网+城市行动”正在建设的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资源库,建立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汇集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有效集成、共建共享,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市环保局牵头,网络成员单位配合)
7.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完善信息发布要素,明确对外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公开事项和开放数据目录,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市环保局牵头,网络成员单位配合)
8.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从技术上统一规划、建设和实施,从管理上统一监管和运行维护,切实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通道、有效的数据存储和灾备措施、快速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定期检查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安全漏洞,适时调整安全策略和措施。(网络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落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截至2025年3月31日,我国商业运行核电机组共58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61007.7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5年1-3月全国共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详见表1。(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表1:2025年1-3月商运核电机组信息一、核电生产情况2025年1-3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22668.5亿千瓦时,运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30日,国家电投2025年度第一批5GWh储能系统中标候选人公示,海博思创、融和元储、新源智储、天合储能、中车株洲所、天诚同创6家企业入围。整体报价为0.422-0.477元/Wh。据悉,此次集采规模共5GWh,其中标段一集中式4GWh,标段二组串式1GWh。其中,集中式储能系统的中标候选人分别为
4月28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青浦区分会场活动在青浦区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举行,以“青天揽星河浦江共逐梦”为主题,聚焦商业航天、空间信息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汇聚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共绘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活动中,四个标志性项目集中签约。“一电航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聚焦无人机系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2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申报范围包含大气、水、土壤修复、固废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处置等技术装备。技术类别分为研发、应用、推广类。详情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
4月24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的陪同下调研上海电气核电产业。董保同一行首先来到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实地走访大型铸锻件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上海电气核电大型铸锻件工艺、质量管控及核电产业
10大海外展团,22个国家与地区的2,279家知名企业参展接待全球72个国家的90,571名专业观众,国际观众增幅56%全国10个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团莅临,行业旗舰地位稳固亚洲环保旗舰大展——2025第26届中国环博会于4月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22个国家与地区的2,279家企业参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截至去年底,新疆集中建成哈密、准东和南疆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清洁能源的高效并网与远距离输送,需要超特高压电网的支撑。近年来,新疆加速推进超特高压电网建设,助力“风光”变“绿电”,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构建“绿电大通道”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禁止审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详情如下: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新
时间:2025年9月4-6日地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往届合作单位主办单位乌鲁木齐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指导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支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新疆生产建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顺义新国展二期盛大开幕。海信智慧能源产业集群以全场景技术协同为核心定位,聚焦源网荷储全链路创新,致力于构建覆盖能源生产、传输、存储与消费的零碳生态。旗下核心企业科林电气与海信网络能源联合参展,以智汇未来,构网新生为主题
五一的金陵城浸润在鸟语花香中,而南京电厂内却激荡着另一种炽热。当千家万户享受假日时光时,南京电厂检修人员正奋战在2号机组调停检修的战场上。他们以专业为刃,以汗水为墨,在纵横交错的管线间书写责任,在轰鸣的机械声中诠释担当,用专业的知识和责任编织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用心守护节日里的
北极星环大气网获悉,4月29日,阿克苏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重点行业低效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推动重点行业产能装备升级改造;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光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实施绿电替代,优化用能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塑”的关键跨越。尤其伴随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工商业储能正在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据新能安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空间超500GWh,但开发渗透率却不足3%。如何让储能“保值”,成为全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立足战略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管理体系升级和企业架构建设,开创性完成公司M-21S管理体系全面设计,打造行业首套网省两级企业架构资产,推进综合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大厦构建成型,有力推动公司管理从“自转”向“公转”转变,从“经验型”向“现代型”转变。公司
据《郑州日报》报道,郑州航空港区在全国供水领域首创采用了HUBER的DSL水平转鼓格栅用于解决藻类难题。4月17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区一水厂)了解到,由其成功应用的“0°水平转鼓格栅除藻”技术已正式投入使用,并经设备厂家及行业权威专家证实,这项净水工艺的创新升级突破
成品油价迎年内“第四跌”,同时创近三年最大跌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自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80元、46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8元,95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均下调0.4元。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油箱容量为50升的小型家用车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可节省19
4月1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全文如下。一、提升监管效能。对全省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全覆
在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之际,天合储能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EISE2025携手ULSolutions、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两家权威机构,正式发布山东泰安“肥城150MW农渔光储补项目”二期储能电站运行报告。报告显示,该站系统综合效率达87.1%,直流侧效率高达95.2%,关键指标全面领先行业同期水平。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禁止审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详情如下: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新
输电线路上的地线由于挂点更高、无运行温度,遇到雨雪冰冻天气时,比导线更易覆冰。为此,陕西电科院研发了特高压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成套装备。1月份,改造升级后的装备用于±800千伏祁韶线、青豫线的地线融冰工作,提高了相关线路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多发频发
抽水蓄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调峰、电力保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居全球首位。在河北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含规划、在建及已投产)达2997万千瓦,核准在建规模及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6日消息,雅砻江(成都)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羽,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储能技术服务。据了解,该公司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由川投能源、国投
一、脱硫系统EP(外高桥项目)(DNYZC-2025-02-01-497-01)1.第一中标候选人: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2786.5158万元(人民币)2.第二中标候选人: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1186万元(人民币)二、脱硫系统EP(常熟项目)(DNYZC-2025-02-01-497-02)1.第一中标候选人:国
5月1日,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公布了小微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共分为15个标段,总容量1.092GW。具体来看,创维、美的、天合、能辉科技、鑫迈德、协鑫等企业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单价在2.6~3.6元/W之间,详见下表:根据招标文件显示,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配电设
近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我省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25〕185号,以下简称《通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1.为什么要调整分时电价机制?我省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自1992年起执行,期间多次结合用电特性对分时时段、浮动比例等进行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0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我省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按季节对峰平谷时段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峰平谷时段分别为:春秋季(3-6、10、11月):高峰时段:10:00-12:00、17:00-22:00;平段:8:00-10:00、12:00-17:00;低谷时段:22:00-次日8:00;夏季(7-9月):高
最近,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50千伏大容量真空开断环保气体绝缘型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推进会在西安召开,这不仅是对公司科研实力的考验,更为点亮电网未来之光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国网江苏公司牵头的首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长周期、高经
4月30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阿坝县“光热#x2B;”200万千瓦项目竞争优选评审评分结果公示。此次,共有5家企业入围,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排名第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排
4月30日,四川省甘孜州巴塘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成都金融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四川电网(2025年)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顺利建成。“十四五”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用电需求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夏季,四川最大用电负荷需求将突破7000万千瓦。为此,国网四川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89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本函针对于关于“在成渝主轴布局建设加氢站”的建议和关于“统筹布局氢能产业重大项目”的建议做出回复。原文如下: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89号提案答复意见的
4月27日,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保障新型储能项目用地需求。对列入年度计划、独立占地的新型储能电站,优先保障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按公用设施优先安排项目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无法保障的,可利用产业园区规定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