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以深圳为例 谈谈高密度开发强度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案探索【多图】

2018-01-22 09:09来源:UPDIS共同城市作者:汤钟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深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4 水文地质

根据深圳市地质及土壤分布图,规划地块属于非软土区,全为赤红壤分布区。赤红壤由于氧化铁和氧化铝胶体形成的结构体,致使土壤的渗透性较好,滞水现象不严重。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地块内有岩层覆盖,影响下渗。

根据深圳市地下水分布图,规划地块地下水埋深主要在2-4m,适用小型浅层渗透设施,大型深层渗透设施慎用。

1.5 海绵城市指标要求

根据《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南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地块的海绵城市指标主要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包括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以及绿色屋顶率,各项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控制性指标,其他七项指标为建议性指标。指标结果如下:


规划地块海绵城市指标

根据对深圳市近30年的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日降雨量曲线,规划地块对应的控制降雨量为19.85mm。

2.海绵城市技术选择

根据对高密度建成区的本底特点及建筑方案。在南山区海绵城市技术适宜性评价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规划地块特点进行筛选,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2.1 常规海绵措施

(1)透水铺装

高密度开发区的首层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形式来降低不透水率、增强雨水下渗透,其宜用于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及轻交通路面。根据透水面层的不同,透水铺装可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三种形式,透水铺装结构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和《透水砖铺装施工与验收规程》DB11/T  686的规定。但应特别注意,消防车道不宜使用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

(2)绿色屋顶

高密度开发区往往设计有裙楼及联通塔楼之间的连廊,此处宜采用绿色屋顶形式来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绿色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绿色屋顶

(3)雨水花园

为充分利用高密度开发区的绿地空间,宜结合景观,在地块的汇水低点处设施复杂型雨水花园。雨水花园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建议下沉高度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且应设置溢流设施。


雨水花园

2.2 高密度开发下特殊海绵措施

(1)蓝色屋顶

蓝色屋顶是调节通过增加限流设施对屋顶雨水径流进行临时滞留,有时也可以对少量径流进行暂时储存,延迟雨水径流到达下游管道的时间,从而降低峰值流量。目前主要的蓝色屋顶方式有两种:

一是提高屋顶雨水口高度形成一定高度的调蓄水位,并增加限流设施,使其在降雨初期流量较小时,屋顶径流量小于限流设施的过流能力,径流正常排放,屋顶不蓄水;  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屋顶雨水径流量逐渐增大,当流量大于限流设施过流能力时,屋顶开始蓄水,随着屋顶蓄水高度的增加,限流设施过流断面增加,排水流量也在增加,当屋顶调节水位达到限流设施最大调节水位时,屋顶雨水径流通过溢流口排放。

降雨后期随着雨强的减小,屋顶径流量逐渐减少,当屋顶径流量小于限流设施排放流量时,调节水位开始下降,限流设施的排水能力亦开始减小,直至屋顶雨水径流排完。这样就对雨水形成一定的滞、蓄作用,延缓雨水进入相邻排水管道的时间[4]。

二是在硬化屋顶铺撒一层蓄水材料(如陶粒)。通过铺设松散的蓄水材料层,降低了雨水在屋面的流速及增大了蒸发从而达到滞、蓄作用。优点: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和较高的强度;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屋面面积大又没有雨水回用需求的项目。难点:超高层屋顶风较大,铺设时需要考虑防风吹走材料的技术措施;要避让屋面设备基础等,并考虑检修人员的通行要求等。

目前深圳市腾讯大厦已经采用此方式进行设计。腾讯大厦采用的陶粒蓄水材料厚度200mm;孔隙度0.8。经过SWMM模型评估,腾讯大厦蓝色屋顶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65%。


蓝色屋顶

(2)雨水回用(调蓄)池

根据高密度开发地块对雨水回用的需求,合理确定雨水回用(调蓄)池的容积,雨水回用池宜收集屋顶、绿地等较为洁净雨水,经过沉淀、消毒等工艺后进行回用。也可仅作为雨水调蓄削峰用途,在进行雨水收集及初期雨水弃流后,错峰排出。高密度开发地块水量需求大且雨水处理成本低(约0.1-0.2元/m3),宜优先考虑空调冷却补充及地库及汽车洗车用水,可参考下表选用。

原标题:高密度开发强度下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探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深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