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6.57亿元,为预算的102.3%,比2016年同口径(下同)增长7.4%。加上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10138.85亿元(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以及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收入总量为182705.42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330.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4.3%,增长7.7%。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75.39亿元,支出总量为206505.42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238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中央一般公共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119.03亿元,为预算的103.2%,增长7.1%。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35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83.35亿元,收入总量为82752.38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076.99亿元,完成预算的99.3%,增长5.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75.39亿元,支出总量为98252.3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15500亿元,与预算持平。2017年中央预备费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60.7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等方面,剩余439.3亿元全部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7年末,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4666.05亿元。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665.6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447.54亿元,增长7.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65218.1亿元。加上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从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8505.5亿元,收入总量为165171.1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471.14亿元,增长7.7%。收支总量相抵,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与预算持平。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61462.49亿元,增长34.8%。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60700.22亿元,增长32.7%。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824.77亿元,为预算的103.2%,增长6.4%。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669.19亿元,完成预算的91.6%,增长9.2%。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57637.72亿元,增长37.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059.01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58016.62亿元,增长34.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51779.63亿元。
(三)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78.69亿元,下降1.2%。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10.93亿元,下降6.7%。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44.27亿元,为预算的96.5%,下降13%。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01.71亿元,完成预算的86.3%,下降30.9%。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334.42亿元,增长13.2%。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44.59亿元,增长2.1%。
(四)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5380.16亿元,为预算的106.9%,增长10.5%。其中,保险费收入39563.61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2264.49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8951.67亿元,完成预算的101%,增长12.3%。当年收支结余6428.4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72037.47亿元。
(五)2017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着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密切跟踪营改增试点实施情况,落实并不断完善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启动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有关税收政策试点。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推至全国。继续实施2016年底到期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等。取消、停征或免征房屋转让手续费等43项中央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7项收费标准;取消、停征或减免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5项政府性基金,降低2项征收标准;取消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创建实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全国“一张网”制度,并建立了乱收费举报投诉查处机制。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中央基建投资支出结构,集中用于重大水利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实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公司和33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完成组建。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200个产粮大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推进土地整治。支持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示范。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对公共科技活动的支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将新材料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实施调整后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30个城市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加快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运行。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2016年增长30.3%。在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全面推开涉农资金整合试点。中央财政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贴息。大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全年实现128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国约1.43亿义务教育学生获得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资助。落实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了3000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支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扩大求职创业补贴补助范围。出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了约5.5%。整合设立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惠及全国7797万困难群众。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惠及全国860万优抚对象。大幅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等4项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支持棚户区改造开工609万套。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集中用于4类重点对象,户均补助标准提高至约1.4万元。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49863家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1257个体育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城乡公共文化体育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支持生态环保建设。落实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启动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支持地方落实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全国享受重点补助的县域达819个。开展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重点支出保障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立法。完善增值税制度。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到10个省份。出台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配合加快税收立法工作。完善财政体制。分领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总体方案,起草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方案。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依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印发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等文件,设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组织核查部分市县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公开曝光处理结果。继续开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督促指导地方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强化财政监督。组织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央部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监督检查,查处违规使用财政资金490多亿元,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2017年的财政预算工作,是过去五年财政改革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不断实现新提升,现代财政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三是坚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四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五是坚持推进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五年来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明显,部分基层财政运行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面临较大压力;财政支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亟待破解;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十分紧迫,一些地方、部门和预算单位重分配轻管理,花钱不问效,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财税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有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快,有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需要下更大功夫;一些地方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1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大气污染防治水平提升的通知。《通知》主要包括治理范围、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重点任务方面,主要从摸排建档、制定“一群一策”方案、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加强移动源监管和开展环保绩效提级等6个方面对传统产业集群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炼焦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噪声、本标准未规定的恶臭污染物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及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脱硫脱硝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专业委员会田恬、张弘、路光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7819万元)分配方案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间,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接受公众来电、来信、来访,并将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公示日期:2025
重庆积艺智能家居有限公司、重庆永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财资环〔2022〕106号)、《重庆市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渝财环〔2023〕52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对我区已调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施库的大气污染防治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1月8日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通知,合计下达资金13335.2万元,其中包含:一、2024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激励预下达资金。根据《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激励办法》预下达补偿资金,2025年将根据2024年全年空气质量情况进行清算。二、监测能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1月6日印发《衢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系统治理、分类施策、协同控制,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1月7日公示《安徽省重点行业绩效先进等级企业清单(截至2024年12月)》,其中包含绩效引领性企业、绩效B-级企业、绩效B级企业、绩效A级企业共计191家。关于公示《安徽省重点行业绩效先进等级企业清单(截至2024年12月)》的公告为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省生态环
中铝集团电子招投标平台发布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冶炼分公司多源污染物综合治理与尾气超净排放升级改造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招标编号:0125-ZB00001),本项目包括3个子项,即熔炼炉环境集烟系统升级改造、还原炉烟化炉环境集烟系统升级改造、锌冶炼湿法系统尾气酸雾治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月3日发布《泰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新版《预案》调整了适用范围。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适用于泰安市行政区域内出现重污染天气时的应急工作。取消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删除臭氧相关的预警分级标准、预警发布要求和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对不同污染物造成的重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提前下达了2025年第一批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86亿元。此次资金支持项目均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库中选取,共支持38个项目,包括能力建设项目7个、VOCs深度治理项目5个、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4个、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7个、工业污染(炉窑)治理项目3个、无组织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建立健全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加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一、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48亿元,为预算的96.9%,比2021年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23.99亿元,为预算的97.8%,增长3%。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330.48亿元,完成预算的78.4%,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
3月14日,财政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正式发布。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增加25亿元,进一步增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37亿元、增加20亿元,以长江、黄河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需要新增支出。2022年主要收支政策中明确提出: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支持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新能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需要新增支出。2022年主要收支政策中也明确,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包括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出台财政支
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一、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
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一、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
日前,新华社发布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报告提出,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将污染防治作为财政重点保障领域,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生态环保责任和财政支出范围,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制度,优化资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海洋报》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18年,部共承办了82件全国两会涉海建议和提案,以及5件议案,目前已全部按时办结。据了解,82件建议和提案涵盖海岸带综合治理、用海管控、海底光缆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上风电开发、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海水淡化、海洋科技服
全国两会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政治盛会,也是观察产业动向、把握行业脉搏的窗口,更是回应社会舆论关切的重要平台。2018年两会新增ldquo;委员通道rdquo;ldquo;代表通道rdquo;等,给予了更多代表委员与媒体交流的机会,能源ldquo;大咖rdquo;们的曝光率有所增加,能源好声音的声量也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
1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解读1.经济增长目标淡化增速,质量优先。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6.5%左右,与2017年目标持平,不再提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而是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宏观杠杆率纳入预期目标。突出就业导向有助于合理设定增速目标,避免因过度追求经济增速引发信贷和投
1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解读1.经济增长目标淡化增速,质量优先。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6.5%左右,与2017年目标持平,不再提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而是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宏观杠杆率纳入预期目标。突出就业导向有助于合理设定增速目标,避免因过度追求经济增速引发信贷和投
电力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2018年全国两会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分析1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解读1.经济增长目标淡化增速,质量优先。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6.5%左右,与2017年目标持平,不再提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而是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宏观杠杆率纳入预期目标。突出就业导向
春风又绿京城,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而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两会期间,《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于近期发布,可再生能源部分着墨颇多。例如:风电产业特别强调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光伏的政策导向是稳妥推进,规范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
经过投票表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任命。韩正、孙春兰(女)、胡春华、刘鹤为国务院副总理;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为国务委员;肖捷(兼)为国务院秘书长,王毅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mdash;mdash;2018年3月1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委员王勇各位代表:我受国务院委托,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向大会作说明,请予审议。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2018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推动环保行业的发展。点绿网梳理了两会期间有关环保行业中门领域的发声,推送给大家。两会提案之农村环境篇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冀永强提交了《关于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提案。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监察法草案的说明,听取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表决大会关于设立十三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草案,表决大会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的表决办法草案,表决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四)组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